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碧峰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碧峰寺自晚唐兴建至民国二十年,历时一千余年,屡次重修,形成一组殿宇楼阁、观亭门楼,宏伟秀丽,规模壮阔,信徒云集,远近闻名,历代文人墨客赞语不绝。但如此古建竞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毁于战事,一代佛教圣地被夷为平地。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第1张

一九九六年县政府为县民休闲健身之便,拟辟碧峰森林公园。经几届政府的努力,建山门亭阁,筑绝顶石阶,盘山公路直达山巅。二零零四年县政府贯彻 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批准碧峰寺为县城佛教居士活动场所,佛教信众自力更生在碧峰寺旧址上筑起了几间简易佛堂,香烟缭绕、梵呗声声,观光者络绎不绝,月初月 半犹盛。佛教界人士虽怀重修古刹之志,苦于式微力簿,虽小有建树,然终无大成。

欣逢盛世,国运昌隆。随着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佛教界修复碧峰寺之夙愿引起沁水县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指示县委统战部和县宗 教局认真督办此事。他们精心构思,设计图纸,多方考察,筛选工匠。筑修水房,蓄清泉于池,敷设管道,引玉龙上山。在县府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修复碧峰 寺工程于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九日破土动工。工矿企业鼎力相助,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感原旧址之卑隘,开山劈石拓宽旧址十二米,新建三间大雄宝殿,重檐斗拱,浓 彩工画,丹垩分明,金碧辉煌。大殿正中新塑三尊贴金铜佛像,两侧彩绘十八罗汉。新建东西配殿六楹,为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弘法道场。砌石阶于旧址,层叠而 上,护以雕栏,凭栏远眺,叠嶂拱翠,梅杏环流,尝心悦目,心怡神旷。昔之荒凉废寺遂成祗园胜景,一代古刹正逐步展现应有的辉煌。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碧峰寺最早的一次修复是前明隆庆年间(1567),卫青州曾记述其重修始末。现无据可考,只在邑人尚五品撰写的碑文中提及。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第2张

第二次重修约在清乾隆二十九(1764)年。此次重修距明朝修复近二百余年。岁月滋久,檐颓壁毁,倾圯特甚。众人发心次第营造,先殿宇、次宫 亭、次门楼、次阶砌,虽余工有志未逮,然大致己焕然可观。此次重修由王正中、张振艺、韩嘉喜、李际远筹资督工,又由本寺住持僧云空、慧照,徒弟普福、普 云、寂善、寂福募之四方,同心协力完成重修诸事,并请邑人尚五品撰文以记。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进行第三次重修。此次重修历时七年,将佛殿移建山巅,重建观音正殿三楹,左右二楹,新砌石阶,护以雕栏,而院亦 不拓自广矣。此次重修总理督工为张匡澍、卢崇伦、张振艺、王正中。当时寺庙主持是海悟、慧照,徒弟普福、积福、积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碧峰书院 山长张心至撰文以记。此次重修经费除个人捐资外,六十余家集体商号共襄胜举。

乾隆五十年(1785)第四次重修,在前几次的基础上,在月亭下添设雨花台,大佛殿前重建韦驮龛,危楼移于僧院之侧,角殿整于神宇之旁。由张清 梅暨门生族叔济诚、堂兄契高督其事,八易寒暑,募缘成此。县儒学教谕梗阳张绩撰文以记。时住持为慧照,徒普福、普昙、普瑞,徒孙觉先。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第3张

山西晋城沁水碧峰寺

民国十八年第五次重修碧峰寺。据现存残碑记载,自乾隆五十年重修后百余年来栋宇摧折,门窗倾圮,三门社首遂起整修主意。自民国庚申年五月开工修 饬,于壬戌年十月工竣,历时二年五个月,新修财神殿一楹,新塑神像多尊,门窗院落全行补修,荒凉废寺遂成祗园胜景。民国二十年重阳月吉日立石纪念。此次重 修由延椿寿等十人总理督工,张天锡等十四人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