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崇安寺

山西陵川崇安寺  第1张

山西陵川崇安寺

山西陵川崇安寺  第2张

山西陵川崇安寺

山西陵川崇安寺  第3张

山西陵川崇安寺

陵川崇安寺 俗称凌烟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城西北隅之卧龙岗。唐初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赐名“崇安寺”,沿袭至今。崇安寺是本县历代主要佛事的活动场所,香火极其旺盛,唐宋年间曾住有百余名僧人。据县志记载,南北朝时,石勒建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属后赵管辖, 石勒死后建有多处疑冢,县城西北隅的卧龙岗上即有石勒冢一处。《县志》大事记中载:“后赵石勒侄石虎继位(335—348)期间,修建崇安寺,(1983 年维修古陵楼时,发现一琉璃脊筒内写有“刹为石虎所建”的题记)”。应该说崇安寺创建于公元335-348年期间。又有说创建崇安寺的第一代僧人是智远 和尚。智远和尚未出家前,是石勒的一位亲信。他对石勒的信佛特别崇拜,更信奉他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境界。石虎命他看守卧龙岗。于是他便削发为僧, 修起了一座寺院,聚众讲经。他创建了八个字:“智慧清净道德圆明”。并把这八个字作为寺里传代的法谱,他自己为第一代。从智字开始希望能传之久远,因此取 法名智远。讲完之后,坐化圆寂。到南北朝时,佛教更加盛行,该寺规模日大。隋开皇16年(596),陵川始置县。一说因县城位于石勒陵墓之前的一块平川,所以称为陵川县。起初,该寺初建名福庆院;后起名曰“凌烟寺”;因石勒曾做后赵皇帝当名垂青史,有名上凌烟阁之说。我县元初侍读学士郝经对守石勒墓曾有诗:“都门长啸 是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谷谁得见,至今犹有守坟僧”。唐初改名“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敇命为“崇安寺”。建国后,寺院被学校所 占,曾一度叫为“城关寺”;文革时曾用“东方红中学名”;改革开放后仍用崇安寺至今。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己失去了原貌。从现存结构看,大都是明代改建 的,但也有部分宋、金原作品保存至今。“先有崇安,后有陵川”之说在我县流传甚广,足见其创建历史之悠久。据考远在西晋十六国时期,曾经辅助后赵皇帝石勒争霸天下的西域名僧佛图澄,就劝令其弘扬佛法,修建寺院。石虎继位后,出于对佛教的崇拜,便在陵川创建了崇安寺。崇安寺在陵川被推为十大佛教寺院之首。它从创建以来,历经重修和增建,大小院落共达十三个之多。但时至今日,仅剩有寺院的主要几个院落。其主体结构:中轴前为山门“古陵楼”,中有当央殿,后为大雄殿,石佛殿列于最后。中轴两侧,除廊房排列外,钟、鼓二楼和藏经搂东西对峙。整个寺院宽阔 宏敞,殿宇庄美,结构整肃,规模颇为壮观。寺前广场北壁琉璃九龙壁上,九条叱咤风云的金龙神态各异,风格不同,为佛教天龙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