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第1张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据史料记载,天坛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第2张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非常显眼,细心的人会发现几乎北京最重要的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唯独天坛有点偏。这主要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听取了身边人的建议:天坛在紫禁城的东南方,它的位置要针对皇宫,按《易经》的说法,东南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将祭祀的地方放在这里,有利于皇帝,有利于大明王朝。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第3张

光从选位置就能看出天坛的不一般,可见天坛里面的秘密还真是不少:从北门进去后,首先玄妙最多的就是祈年殿了。祈年殿在天坛绝对是明星建筑,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在你眼前都一样,整个一圈都是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从天坛看中国古代对建筑风水的讲究

据史料记载,最初的祈年殿是方形的,但是在建成后110年之后被嘉靖皇帝朱厚熜给改成现在的模样了。众所周知,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孩子,于是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堂兄弟朱厚熜。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的帝位是顺应天意,特意按“天圆地方”的说法,把天坛的建筑都建成了圆形,于是祈年殿也被这样的创意给“改造”了。

作为皇帝祭天的重要场所圜丘坛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因为它是用来让皇帝祭天,有一部分原因是它建筑样式的奇特:没有顶。这个还是拜嘉靖皇帝朱厚熜所赐,如果按照天坛建造者永乐皇帝朱棣的想法,祭天和祭地都在祈年殿举行。而到了嘉靖皇帝的时候,他觉得这样不妥,天地应该分开祭拜,于是乎便建造了圜丘坛。嘉靖皇帝为了亲近老天爷,特意只建了坛,没有上面加“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