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阳曾祖居,又称曾厝,位于明矾山镇宜矾村深阳自然村。它是清代建筑。它是明矾山镇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它对研究当地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现为苍南县文物保护点。
清康熙时期(1662-1722年),深阳曾厝建于今约280年。它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台门、前、正、左、右两个房间、跨庭院厢房、两个保护室等组成形成四合院木结构建筑,规模大,布局合理,建筑精致,窗户和门雕刻精美,所有房间铺木地板,是浙江南山区具有代表性的住宅建筑。
前屋建在块石砌筑的平台基础上,表面宽九个开间,深九个五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走廊,明间有门,屋顶双翼悬挂山顶,砌砖脊;厢房屋面五个开间,深九个五柱,分心建造,硬山顶;正屋建在块石堆砌的平台基础上,明屋前设三级踏步块石砌筑,正屋顶宽九个开间,深十三个七柱,第二间地面架空木地板,柱下设青石圆柱基础,明间内额大,内额粗大,搭接干燥,拓展明间空间,有利于待客。屋顶双落翼硬山顶,前后深,有利于散水。这是浙南山区雨水较多的民居的常见做法,整个建筑也显得深邃壮观;掀背房后面有一个跨庭院厢房,有七个开间,深十三个七柱。外墙用乱石砌成。
正屋大厅上方有一块粉金匾额,大厅里有一个香案。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被烧毁。有清代石盆和石磨,还有一口古井,水清如镜,冬暖夏凉,水不干,至今仍在使用。曾北侧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樟树,树龄约300年。树下有一座土地庙,外面有一条小溪。古屋、古樟、土地庙、水润,构成了浙南山区罕见的古村落景观。
曾朝光是深阳曾厝的创始人。据当地《曾氏宗谱》记载,其祖先是苍南始迁祖曾瞻公。曾瞻公原籍福建泉州府永春县,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迁至温州平阳二十八都,现在位于苍南灵溪顶部,转移到龙市兜(今屿兜)定居繁衍发展。后来,曾孙曾文彬在清初由市?平阳平阳28都今藻溪后岱居住。曾朝光之父、曾瞻公玄孙曾德秀(1651-1712)年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他知道赤阳明矾业(也就是明矾山的古地名)蓬勃发展,于是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从藻溪后岱搬到了三十一都明矾山南堡。曾德秀配林氏,生五男五女,长子朝贵(1680-1753年),字国宗、乡芪、清雍正四年(1726年),主持续修曾氏宗谱,并写序文;次子朝爵(1683-?年),字国超;三子朝美(1685-1764年),字国柱;四子朝彬(1681760年),字国文;朝彬孙君,字瑞朴,乡饮;曾孙风魁,忌仁敦,号梧网,香生,学师,清道光四年(1824年),参与续修《曾氏宗谱》,写序文;五子朝光。
曾朝光(1694-1751年),字国扬,号晦斋。年轻聪明,秉承家学渊源,勤奋进取,成为当地第一个中国学生。成年后,我意识到明矾山尾山明矾业准备出发,前途光明,于是搬出南堡,搬到赤阳下村深阳。
明矾山明矾产业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发展迅速。曾朝光在深阳靠山前的一片荒芜土地上搭建了一座大草寮,在此定居。水尾山明矾产业基地紧密相连,依托丰富优质的明矾石矿山,良田100亩,是宜耕宜读宜居宜工的风水宝地。门前还有一条通往藻溪、鳌江、平阳的石头古道。清朝时,为了害怕明矾山明矾产业的税收损失,平阳县政府规定明矾出口必须通过县藻溪到鳌江出海,深阳古道成为水尾山和明矾山明矾出口的明矾干线。明矾行业繁荣时期,门前的人来来往往,比如挑矾、挑石、挑柴、挑草,非常热闹,也是发展商业的好地方。
曾朝光刚到,白手起家。凭借他的智慧、勤奋和诚意,他申请在明矾厂记账,并与妻子胡开了一家杂货店和小客栈,在家里卖油、盐和米酱。因为诚实好客,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生意很好,经常有小贩、挑夫和路人在这里定居。多年来,这个家庭变得越来越富裕。
有一年,自然灾害频发,明矾形势陷入低谷,明矾滞销,价格下跌。明矾家(也就是明矾老板)竞相倾销明矾。原来一斤明矾可以顶一斤米的价格,当时一斤米可以兑3-4斤明矾。曾朝光看市场,倾其积蓄,大量收购明矾,回积了几百担(一百斤称一担)特珠(特级明矾)。第二年,各地洪水泛滥,大量明矾需要清水,明矾价格一路上涨,明矾生产需要100多天的周期。明矾厂扩大生产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曾朝光的明矾库存一度成为热门商品,赚了不少钱。
因此,曾朝光在原址上大兴土木工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他建造了目前规模如此之大的曾氏大厦。据说当时建房时,有221根落地木柱和221块石头,同时有数百人劳动オ建设。虽然整个项目不是很大,但在那个时代,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因为明矾而站起来,因为明矾而繁荣,也成为了当地的历史故事。
受家学影响,曾朝光做生意之际,延师读书,重视子孙文化教育。包括他自己在内,四代中有4名中国学生和2名乡生,一度成名:长子曾世义(1728-1783)、字友思、号谦、中国学生;次子曾世琳(1734-1807年)、字球思、号肇、中国学生;三子曾世侯(1739-1800年)、字信思、号敦敏、生;孙曾鳌(1756-1827年),字仲昆,中国学生;曾孙曾省中(1785-1862年),忌仁谋,号想轩,乡生,道光四年(1824年)主持续修《戈设馆授徒,或务耕,
受家学影响,曾朝光做生意之际,延师读书,重视子孙文化教育。包括他自己在内,四代中有4名中国学生和2名乡生,一度成名:长子曾世义(17281783)、字友思、号谦、中国学生;第二个曾世琳(1734-1807年)、字球思、号肇、中国学生;第三个曾世侯(1739-1800年)、字信思、号敦、乡生;孙曾鳌(17561827年),字仲昆,国学生;曾孙曾省中(17851862年),讳仁谋,号恕轩,庠生,道光四年(1824年)主持续修《曾氏宗谱》,并亲撰序文。其子孙,或经商,或设馆授徒,或务耕,或参与明矾厂管理,从事明石开采煅烧工作,各有所成。他们的后代,要么做生意,要么设立博物馆授徒,要么务耕,要么参与明矾厂的管理,从事明石的开采和煅烧工作,各有所成。明矾产业鼎盛时期,曾家五代同堂,有400多个后代,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经过近300年的风雨洗礼,在历代子孙的精心护理和修复下,深阳曾厝依然静静地躺在水尾山,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明矾产业的兴衰和转型。近千名曾氏子孙走出这座大屋,以全新的态度,在全国各地和海外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继续写下深阳曾的历史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