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红砖房主要分布在历城、晋江、石狮、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原同安、金门等地。与厦门、漳州等地的红砖房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闽南著名的红砖房历史文化圈。
所谓的红砖屋,顾名思义,就是以当地原产红砖为主要材料建造的传统民居等建筑。
泉州各地民间红砖房的外墙,除了整面墙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有的甚至用红砖装饰窗户、门堵等地方的圆雕、浮雕、透明雕刻。
红砖屋顶一般用红瓦盖住,红瓦分为板瓦、望瓦、筒瓦等。一般民居多采用板瓦和望瓦,宗祠、庙宇或达官富绅的“宫殿”等大型建筑多采用筒瓦。
室内铺有红砖的地板也是各种方形、矩形或八角形的红砖。这些红地砖厚约3-5厘米,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透性,烧制精良。它们是当地传统住宅建筑的首选铺装材料。
泉州各地现存的红砖古民居等建筑,以清代为主。
走在泉州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红砖墙、红砖屋顶、燕尾屋檐、蜿蜒的红砖屋,丰富多彩,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此,有人说“红砖白石双坡”、“砖进入石燕尾脊”、“雕梁画宫”,是泉州民间红砖屋建筑特色的形象表达。
燕尾脊
泉州传统古民居等以红砖房为代表的建筑,除了色彩鲜艳的红砖、红砖外,其主要内涵也体现在建筑规则和建筑装饰上。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的“闽南传统民居建设技能”,以泉州老城区、惠安等地的红砖房为主要载体。
红砖屋具有丰富的闽南民间传统建筑风格,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审美品味。它不仅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传统建筑的珍贵历史遗迹。
泉州红砖房屋在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室内外装饰等方面,都突出了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能和对传统建筑规则的认识。晋江五店等地的大型红砖房屋,或称为“大房屋”或“宫殿”,当时大多数社会高管都有。
从平面布局来看,这种大房子通常是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格局,大部分是悬山式五脊二落水的建筑,房子前面有石铺的前庭大城。一般大部分都是二进三开的,也有三进五开的,每次用天井隔开,用回廊连接。
这种大房子往往建造精致、宽敞、装饰精美。其代表作包括清代杨阿苗屋和南安蔡氏古民居。杨阿苗屋位于鲤城区江南街亭店社区。它以清代菲律宾华侨杨嘉种(别名阿苗)命名。建于清光绪20年(189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
杨阿苗屋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平面长方形,由中轴线对称的四合院和两侧的房屋保护组成。共有五个庭院,俗称“五梅天井”,建筑风格宏伟。
杨阿苗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传统的红砖、木材、石材和土灰。其精美的墙壁和各种建筑的装饰,以及精心雕刻的石雕、砖雕和木雕,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罕见的优秀作品。
全屋外墙以雕刻精美的白石为墙基,以色彩鲜艳的红砖为墙面,加上青石雕刻柱基础和镶边图案装饰,是全屋的精髓,具有闽南传统民间建筑的特色。其墙面装饰,以各种红砖镶嵌成各种美丽的图案或吉祥的文字图案,极具艺术魅力和特色。至于各种圆雕、镂空、立体雕刻的青石雕刻饰品、柱基、门窗、墙面装饰,也是精雕细琢,技艺非凡。墙上和窗户镶嵌着青石平雕、浮雕、雕刻人物、景观和花鸟,以及历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苏轼、张瑞图等人的诗歌手迹的临摹。都是精心雕刻的,与精致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相得益彰,令人惊叹。
杨阿苗屋的各种梁梁、斗拱、雀替等材料都很讲究,大部分木材都是用来做的。门窗、隔扇等。楠木、樟木、窗花的雕刻非常精致华丽。这些建筑构件雕刻的山水人物和各种珍禽异兽也很有艺术特色。
杨阿苗屋的建筑技艺体现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精髓,是闽南红砖屋的经典之作,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阿苗故居的真实场景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由当地华侨富商蔡启昌、蔡资深父子于清同治至宣统年间建造。
整个建筑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现有16座相对完整的房屋,其宏大规模在闽南地区仅见。
蔡氏古民居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楼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屋,左右为卷棚式厢房,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布局。正屋为硬山屋顶,部分门厅、厢房为卷棚轩盖。通梁、圆光、束木、瓜筒、斗拱等构件丰富多彩,都保留了闽南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高墙用红砖堆砌,红砖墙衬托出红砖、灰塑和各种精美的木石雕刻装饰,构成了闽南最大的民间红砖建筑群的辉煌和风格。
从平面布局来看,以红砖房为代表的泉州传统民居一般以庭院式为基本结构,主要有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形式。无论是主楼还是附属建筑,都以大厦大厅为中轴线,以大厅为中心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坚持中国传统民居对称、严谨、封闭的传统。红砖房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石、土、木。无论是来自当地的红砖和石头,还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木材和泥灰,它们都被淋漓尽致地应用于墙体的夯实堆砌、梁架斗拱的施工和室内外的各种装饰。
正如清代《金门县志》所说:金门屋大多来自泉州,规制不大,体型坚固...墙是用石砌砖砌成的。门窗是用坚木做的。房子必须小心。
泉州红砖屋的传统建筑装饰主要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剪粘、陶瓷、绘画和红砖拼花。红砖屋的外部装饰主要集中在屋顶、吊坠和镜墙上。
常见的屋脊有两种形式:燕尾脊和马背脊。燕尾脊的正脊呈弧形曲线,两端翘曲较高,尾部的线脚向外延伸,形状像燕子的尾巴。马背脊又称圆脊,其特点是正脊与垂脊的连接处为突出的半圆形山墙,形状像马鞍。
传统建筑的山墙顶部被称为吊坠,是许多红砖房屋的重要装饰部分。吊坠的装饰通常类似于江南彩画的毛巾,可分为软毛巾和硬毛巾。软毛巾的图案边缘呈弧形曲线,硬毛巾是直线折叠的斜角。主题包括蝙蝠、老虎、花篮、如意、祥云等传统吉祥图案。
马背脊软巾装饰图案
正脊装饰多采用灰塑或剪粘工艺,采用高浮雕技术塑造各种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为屋顶增添美丽的风景。
泉州各地红砖屋的前墙称为“镜墙”。镜墙由下而上分为柜台脚、裙子堵塞、身体堵塞和水车堵塞。水车堵塞是指靠近屋檐的水平装饰带,是闽南传统住宅等建筑的重要装饰部分。
工匠们通常在水车堵塞的周围用砖做线脚框。框架内的灰塑、剪粘或彩陶塑造了花鸟虫鱼、亭台楼阁和人物博古的图案,色彩鲜艳,华丽美观。大型红砖房的正门往往在入口处凹出一定的空间,俗称“塌寿”或“凹寿”。
凹寿正面称为“牌楼面”,两侧壁堵左右相对,也称为“看堵”。大多采用砖雕、绘画等技法,装饰天官赐福、二十四孝、渔樵耕读、博古、花卉等传统图案。
红砖房的石雕装饰主要体现在柜台脚、群堵、柱基、门枕石、门发夹等部位,采用线雕、浮雕、透明雕刻等技术,雕刻精细,艺术水平高。大多数木雕集中在室内或屋檐下,如格子扇门、梁架、支撑木、斗拱等。线雕、浮雕、透明雕刻、圆形雕刻等技术通常被用来雕刻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
剪贴是泉州等地民间独特的建筑装饰工艺。以灰色塑料为载体,然后将切割后的瓷片粘贴在上面,形成各种华丽多彩的图案,通常装饰在红砖屋顶、水车堵塞等主要部位。
红砖拼花或砖雕是泉州红砖房常用的外墙砌筑装饰技术,主要用于住宅正面的镜墙。将各种形状的花砖,通过组砌或砖块镶嵌等方法,拼凑出各种几何图案,俗称“拼花”或“砌花”。常见的图案有万字纹、古钱花、龟背纹、“福”、“寿”、“Xi”等吉祥字样。此外,泉州等地红砖房“出砖入石”的墙体,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块嵌入墙体,造型奇特,引人注目。
红砖来自土壤,土壤散发出芬芳。泉州传统红砖房地区色彩鲜艳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具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也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重要历史遗产,值得人们关爱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