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是指高于两山墙屋顶的墙墙,即山墙顶部,因其形状与马头相似而被称为“马头墙”。

记载在明代《徽郡太守何君德政碑》中。徽州地形狭窄,房屋连绵,多为木结构,各地火灾损失频繁。据说,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徽州知府何欣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防止火势蔓延,并以政令的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执行。这种“火墙”位于连接房屋的隔墙之间。它被称为“马头墙”,也被称为“封火墙”,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高耸的马头。

墙高于屋顶,随着屋顶坡度水平下降,几个档位根据坡度长度定位。墙顶采用排檐砖,覆盖小青瓦,每个堆头顶部安装博风板,其上安装座头(马头)。以黑白为主色调,以高大为主形式,以精致为主风格,突出其清晰、简单、大方、优雅的风格;突出其清晰、简单、大方、优雅的风格;表达其崇高、进取、不屈的抱负;勾勒出细致、细致、创新的心态。

马头墙的墙比屋顶高,轮廓呈阶梯状。脊檐的长度随着房子的深度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广泛应用于江南民居,可分为一、二、三、四阶,也可称为一叠、两叠、三叠、四叠。通常,三、四阶更为常见。对于较大的住宅,由于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以超过五叠。砖墙墙面用白灰粉刷,墙面覆盖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清晰典雅。

马头墙的结构是,随着屋顶坡度的层层叠叠,以坡度长度为几档。墙顶采用三线排檐砖,覆盖小青瓦,每个堆头顶部安装风板(金花板)。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是雕刻像喜鹊尾巴的砖作为座头;“印斗”是窑烧制的方斗砖,有“田”字纹,但印斗支架的处理有“坐斗”和“挑斗”两种做法;“坐吻”是窑烧“吻兽”的组成部分安装在座头上,常见的有喂鸡、鳌鱼、天狗等动物。根据业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还有“金印式”或“朝湖式”。

马头墙的功能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虽然人们常说建筑是空间艺术,但建筑的存在首先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和功能。因此,当我们讨论马头墙的功能时,我们仍然首先讨论它的实用功能。

在古代,房屋主要由木材制成,房屋建筑密集。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大多数建造的房屋都是相互连接的。一场火灾往往会伤害邻居,并像森林火灾一样蔓延。“火灾连营”造成了巨大损失。而高马头墙,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能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防止火势蔓延。火灾发生时,人们用竹竿推掉马头墙上的瓷砖,让火势冲向天空。同时,由于马头墙内侧被大火烧烤倾倒,此时马头墙内的沙子和砖块可以抑制火势,减少危险。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的通道,又称水道,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方便地运输水源灭火。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马头墙一般可以比屋顶高几英尺。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冬季寒风直接进入房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风防寒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徽州建筑采用小型绿色瓷砖,体积小,重量轻,马头墙能有效阻挡强风吹翻屋顶瓷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建筑。

除了马头墙,徽州住宅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每个住宅至少有一个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它还具有收集雨水、产生“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效果。高高的马头墙矗立在天井周围,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垂直通道。在炎热的夏天,这种垂直通道可以产生类似的“风洞效应”,促进冷热空气的对流,从而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此外,马头墙是空心墙,中间有大量的沙子,其隔热效果远好于一般的实心砖墙。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防声功能是隔声功能。徽州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人少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两者建筑结构差异造成的。

所谓的防盗功能并不是马头墙最初设计和施工时考虑的因素。然而,从马头墙的结构和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马头墙的高耸使“梁绅士”小偷难以克服,减少小偷来的机会;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防雷功能,“马头”高,尤其是头尖部位,与现代建筑中的避雷针原理相似。雷破马头,主体建筑完好无损。

美化功能,错落有致,黑白相间的马头墙,也能让人享受到一种清晰、素雅、层次分明的节奏美。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马头墙的寓意

在众多动物中,马可以被称为吉祥物。在中国古代,“一马第一,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表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和热爱,这可能就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称封火墙为“马头墙”的意思。由于马头墙的设计,徽派民居中高大封闭的墙壁错落有致;静止僵硬的墙壁因为马头墙而呈现出动态的美感。从高处看,在聚居的村庄里,起伏的马头墙在视觉上产生了“万马奔腾”的动态,这也隐喻了整个宗族的活力和繁荣。

中国古建筑马头墙的玄机

村庄错落有致,形状各异,古朴典雅,高大明朗的马头墙,像奔腾的马,让本该僵硬冰冷的墙壁充满活力,展现出动态之美。一系列由马头墙脊黑瓦强化的水平线组成的轨迹,交叉、跌宕起伏、转折、并行,反映了徽州地形的起伏和蜿蜒的河流,使徽州建筑在整个山川秀美的自然美的映衬下,繁华有序,充满节奏感,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