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粉色的墙壁和黑色的瓷砖,简单而安静。和常熟的许多风景一样,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位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但它已经成为许多文人迷恋的圣地。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这是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馆。几十年前,铁琴铜剑楼主人向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捐赠了4000多本精品书籍。到目前为止,递了五代文化奇迹,以一种非常成功的方式结束。同时,站在国家平台上,照亮了更多学生通往未知的道路。


詹福瑞,中国图书馆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前馆长:


「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书籍。我们对读者的书籍使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这与铁琴铜剑楼倡导的学术是世界的公共工具的精神一致。」


铁琴铜剑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楼主曲氏延续了五代,书香传家,后化私为公,向国家捐赠了藏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书香传家化私为公


宁舍满田百十亩,不弃秘籍一两柜。常熟瞿氏从耕读开始,历代爱书、读书、聚书、藏书。藏书楼建于清乾隆末年,原名田裕斋。自第一代楼主曲绍基以来,这种书香家风得到了弘扬。瞿绍基崇尚“多文为富”的理念,不惜重金,广购宋元善本和秘本,藏书渐渐“甲于吴中”。虽然他在藏书上花了很多钱,但他在生活中总是勤俭节约,穿了30年外套。第二代楼主瞿永子承父业,以藏书为乐,不遗余力地寻找奇妙。第三代楼主曲秉清、曲秉渊兄弟不惜重金寻找异书,即使乱世时,依然不忘收藏旧藏。为保护祖业,兄弟俩先后七次转移藏书备尝磨难,战争平息后运回家乡,确保藏书安全无恙。第四代楼主曲启甲从小就影响家学,继承藏书,全心全意呵护。军阀混战期间,曲启甲为了避免战争破坏书籍,将大部分珍贵书籍运往上海,租房存放,留下了书籍不分散,不守则归公的遗训。第五代楼主曲济苍、瞿旭初、瞿凤起也继承了祖业,除了藏书刻书,还致力于整理、编目、校勘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根据父亲的遗训,多次向北京图书馆和常熟图书馆捐赠书籍,使瞿氏家藏更加发扬光大。



文献学家郑伟章:


「瞿氏家族就像中国古籍的守护神。一代又一代,瞿氏人把藏书买到了铁琴铜剑楼。在国家图书馆看书,经常会发现一本好书,包括铁琴铜剑楼的藏书印章、稽瑞楼、爱日精庐的藏书印章、江云楼、古阁、脉望馆的印章等。可以说,铁琴铜剑楼是清代藏书楼的大师。」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瞿氏五代接力,从购书、藏书、护书到捐书,都体现了瞿氏坚持不懈的家风传承,尤其是化私为公的家国情怀。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藏书传播文化


书贵流通,能化身千百,能家弦户念,善莫大焉。那一年,铁琴铜剑楼虽有名贵孤本善本,但并不隐藏,许多读者远道而来,为了在这里读书。书楼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欢迎亲外贫富,免费提供茶饮食。这一开明之举,包括后来成为两朝皇帝的翁同和。翁同福曾在题跋中说:假我二十年日力,当老于君家书库时。”他还为瞿家题写对联:“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



徐燕,南京大学教授,藏书文化研究学者:


「曲拿出一些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私人书籍,向古代和常熟的普通人开放,在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馆和图书馆中发挥了作用。他们还招待来读书的人喝茶和午餐,鼓励他们读书。这种慈善精神在促进社会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领了当时的社会氛围。」


瞿氏世代喜欢抄书,尤其是对于那些稀有的珍本,除了亲自抄书,还经常雇佣工人来抄书,当地很多人都是在瞿家抄书。延续曲启甲时,抄书之风达到顶峰。曲凤起时,虽然印刷技术日益进步,但他仍保留着祖上抄书的遗风。瞿氏还不遗余力地编辑刻印书籍,广为流传,嘉惠士林。曲启甲和曲凤起的父子俩在上海商务馆影印《四丛刊》时,竭尽全力,从家中提供80多种珍藏善本、秘本,并为其校勘辨伪。瞿氏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詹福瑞,中国图书馆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前馆长:


「曲几代人没有把这些书作为个人收藏封闭,而是把它们作为世界公器。当时铁琴铜剑楼类似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促进了现代图书馆的产生。」


瞿氏世积厚德,为善一方,被村民称为善门。第一代楼主瞿绍基崇尚崇尚敬老爱幼,敦亲睦邻,乐善好施,对筑城造桥等善举,无不乐为之。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常熟发大水,瞿绍基设厂施粥,救灾。瞿绍基和他的儿子瞿勇在古代建立了义庄,用500多亩土地租金来救助贫困村民。瞿氏还带头出资建成继善堂,行育婴、惜字、施衣药、收埋等善举。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钟伟兴,常熟图书馆前副馆长,藏书文化研究学者:


「1911年,常熟发生了洪水。曲启甲带头捐款,多方筹集资金,并为贫困人口登记,向受害者发放资金,帮助他们度过饥荒。曲继善堂还开设了免费诊所,无需给药。灾后,曲启甲作为负责人之一,组织了救灾建设项目,采取了工作救援措施,不仅解决了饥饿人民的生活问题,而且通过建设,提高了当地的防洪减灾能力。」


1915年,常熟成立图书馆,曲启甲担任馆长。根据规定,每月应收取10元的车费,但他在7年内没有收到任何费用,而是将所有资金用于图书馆的购买和建设。他诚实、自律、热情的公益心令人尊敬!

常熟瞿氏:五世守护铁琴铜剑楼


瞿氏以铁琴、铜剑命名自己的藏书楼,寓意其外柔内刚,以柔克刚的家族性格和人物节操。瞿氏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楼主都是仕途之一,但都无意回归家乡,奉老孝亲,孝顺力田,体现了柔软的一面。第四代楼主曲启甲在抗日战争中的忠诚举动再次展现了家庭的刚性一面。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苏南和上海。曲启甲躲在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然后移居上海。伪政府多次邀请他回常熟担任伪职务,但他严厉拒绝了。他还手写了《正气之歌》和《天空中的明月常如此,身外浮云安足论》,表明了他的志向。武汉沦陷后,他失声痛哭,不到半年就发白了。后来,他感慨国运多舛,抑郁多愁,很快就在上海与世长辞。瞿氏刚柔相济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充分体现了家运与国运相连,国破则家破,国兴则家兴。



徐燕,南京大学教授,藏书文化研究学者:


「曲氏家族的书籍有丰富的经史子集,其中儒家经典和历史古籍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一个家庭,也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一个干净、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自古以来,家风家训一直是中国人血脉同源的精神坐标。它不仅体现了对先贤的崇拜,也用简洁的嘉言懿行激励和教育年轻一代。


曲氏家族因为共同的追求而坚持下去。书籍已成为他们心手相连的传承渠道和凝聚民族的文化根源。传统的家庭风格和强大的精神正能量依然静谧流淌,优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