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亭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极其重要的杰作。它是一个空筒木结构的亭子,设计为容纳一个巨大的观音图像,外观美观。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独乐寺的建立:
独乐寺不知道是什么一代人创造的,到辽时重建,有翰林学院学士的宗旨刘成碑。统和孟夏立四年,他的文略日:所以尚父秦王请谈真正的大师独乐寺,修观音阁。统和两年[984]冬十月,将建上下两级,东西五个,南北八个大阁。重塑十一面观音菩萨雕像。
观音阁是我国最古老的木结构阁楼式建筑,首先要注意的是最古老但没有一个,其次要注音的是木结构阁楼。首先,木结构建筑不如西方砖石建筑有利于保存。此外,历史上的朝代变迁也喜欢根除历史印记。项羽入关咸阳宫火三月不灭。因此,一千年前的木结构建筑仍然很少见。观音阁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供奉了辽代16.08米的泥塑十一面观音像,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立式泥塑站像。
以楼阁为主体的寺院布局
辽皇室尽最大努力汉化和尊重佛教,支持许多佛建,如大同华严寺及应县佛宫寺。契丹人拜日,喜将寺朝东,但独乐寺朝南,位于蓟县中心北侧,靠近西门。原有布局和规模无法测试。现有建筑只有影墙、山门、观音亭、韦陀亭和东西配殿。此外,东院(原清朝皇帝参观陵宫)、西院和后厅多为清代建筑。
观音阁和前山门都是辽代建筑,位于中轴线上。观音阁是独乐寺的主厅,以阁为主厅的布局形式在现有中国古代佛教寺庙中相对罕见。从明亮的柱子之间看,巨大的观音阁只是容纳在框架内,这意味着山门和观音阁在高度和距离之间有协调关系。山门位于低矮的石台座上,面宽三间,深两间,柱位分布简单。屋顶屋檐深,坡度平缓;正脊两端不需要尾巴,而是用鳞片的鳕鱼,张开巨大的嘴吻脊,造型刚柔并济,极其美丽。
山门的木结构虽然只有十二柱,但还是挺有特色的。没有天花板,采用完全明亮",屋架对称,宋《营造法式》它被称为四个椽子屋,前后乳房负担,三柱,意思是有五个桁架木,形成四个椽子,前后有三个柱子,只有小梁。这个框架被天花板覆盖,所有的大小部件都可以看到。梁上使用叉手';,稳定屋架。侏儒柱,即童柱,也可以在中梁下看到。金刚力士雕像建在中门左右,面目凶猛勇敢,颇具警世意义。
楼阁空间阁空间尺度
观音阁站在石制台基上,前方突出月台,方便举行法会·阁面宽五开间,深四间,从外观上看,二楼歇山顶出檐极深。整个楼阁比例均衡,造型与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唐代楼阁非常相似。二楼周围悬挑木制阳台,称为平坐,人们可以走出平坐一周,体验登楼俯瞰的乐趣。观音阁外观两层,内部实际上是三层,从木梯上爬楼时,会经过中间的暗层。
辽代工匠运用高超的智慧,打造空腹楼阁,最重要的目的是容纳11面16米高的泥塑彩色观音菩萨立像。当我们站在门外时,我们无法想象亭子里的菩萨世界。即使我们走进大门,一开始我们也只看到巨大的平台和莲花座。只有走近一步,我们才能从井里抬头看整个高大庄严的雕像。视线向上移动,佛像的腰部正对着暗层。二楼门窗的光线恰好投射在菩萨头上。头上有十个小佛面的观音像外观清晰,露出慈祥的笑容,让人觉得沐浴在慈悲的佛光下,成功营造了宗教的神圣氛围。
观音阁外观两层,内部三层。可见唐风斗拱,与明清大不相同。斗拱看起来如此强大。事实上,此时的斗拱仍然是一个受力部件。到了明清,它已经演变成一个装饰部件。屋檐的四个角落有柱子支撑,这是后人添加的,以防止倒塌。观音馆前有一个月台,两边都有花池,西池里还有一棵古柏树,这与梁思成最初的调查相同。
正脊是双龙戏珠的图案。正脊中间有一个小亭子,据说每年除夕夜之后,盘山舍利塔神灯下降蓟城,先独乐后诸刹。被称为独乐晨灯的神灯晨灯,是蓟州八景之一。这个传说现在无法证实。如果是真的,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圣地。我认为,如果我们重现当时的风景,设计整个观音亭的环境照明,然后在这个小亭子里安装一个激光灯,在晚上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就不会再创造风景了。
楼阁结构稳定均衡
宋朝的建筑法》以材料为衡量梁、柱、斗拱尺寸的标准。材料分为八等,最大的建筑使用一等材料。观音阁采用三等材料和四等材料。
观音阁的柱子分为内外两圈,一般等高。柱头上铺着斗拱,然后用乳负连接,形成紧密的结构。暗层外柱略向内移动,出现所谓的叉柱造;上下柱不对齐,虽然对机械传递有害,但能增加整体造型的美感。其结构基本继承了唐代以来的宫殿建筑,重复使用、堆叠柱、梁、铺设,巧妙地在暗梁柱框架中增加斜支撑,提高框架刚度,使框架形成多个三角形框架,抵抗水平外力。此外,还适应了高层建筑可能产生的扭曲变形。下层为四角形,中层为六角形,八角形藻井出现在余部,各层形状不同,也增强了结构的刚性。观阁的木结构技巧与空心室内空回相结合,可谓神来之笔。
当我们爬上顶层,沿着六角形栏杆绕行时,除了近距离欣赏雕像外,我们还可以清楚地欣赏由阳马曲木肋梁组成的藻类井。它看起来像一把敞开的大伞。八把伞骨从中心向外发散。在阳马之间,用小格子天花板覆盖,如编织图案和华盖。木条编织的华盖没有瞄准中梁,而是向后微调了跳跃距离,以配合稍微后退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