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第1张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第2张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与此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因此,环境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也包含了环境艺术的从开始到发展,因此,借助对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来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去屋顶的积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以屋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在设计美学中,环境设计集形式美、功能美、艺术美于一体,环境设计利用各种形式美造就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视觉感受,在环境中的设计应该首先让人们在空间流动中产生视觉观感,再经由空间中的虚实在造型,色彩,尺度,比例等方面产生形状各异的空间心理体验,最后达到视觉上的美感,环境艺术设计把设计美学发挥的淋漓尽致,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横跨了多个领域,从单纯的空间设计美学到多层次的向其他领域延伸的美学,是环境艺术设计真正成为“美”的代名词。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性,每个人对空间环境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彩,环境艺术设计以自身的美学与丰富的艺术手段让人们体味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美感,能动地为人们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等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概只有真正体会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才能悟出一个大道理―生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性、历史性也融入了中华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
  然而中国建筑文化艺术是在传统历史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的,而儒家、道家、释家的历史文化作为其中的精髓,更是对建筑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作用。在汉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作为“正统”,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指导思想。“礼”的意识自然浸透到古代建筑形式中去。儒家学说一向把“儒家流者,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并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所谓的政治于人伦关系,正所谓礼为天下之序。
  所谓的以礼为天下之序,实质是用“礼”来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等级制度。“礼”被贯彻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传统建筑艺术当然也少不了,而且这种“礼”制在官式建筑中规定严格,具体到建筑方位布局、功能、结构、形式、色彩、装饰等方向都存在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规范。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者甚至都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违反者要受到处分。所以“礼”制在传统建筑中主要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而屋顶作为传统建筑最突出、最重要的部分,更深深地渗透着“礼”的规范,象征着等级制度。
  在此通过最具中国代表性之一的中国建筑中的精粹――屋顶来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现代教科书中对屋顶的准确定义是:处于建筑物最顶端的外围护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排水防雪是其基本功能。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古建筑中,隋唐时古代建筑坡度是比较小的,但�檐较大,到明清时期,屋顶坡度变大,但�檐坡度较小。这应该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坡度大了排水自然顺畅,屋檐不必再调处过大,但却做得更精致更漂亮了。其实不管怎么变,屋顶基本构造形式因其功能性要求,基本做都是一样的。因其排水要求,有了屋坡;因其分水要求,有了屋脊;又因其落水要求,有了屋檐;这并无更多值得追究的,但处于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劳动人民,在不断发展的建筑演变中,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通过细致的工艺造型,反映着自己美好的愿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不少动物和花草鱼虫,都在分别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然也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封建迷信的东西,其实不然,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不可能超越现实;但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化手段,来反映自己的愿景,这其实是一种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大部分组成,有“三段式”之称。屋顶则是这三段式中外形尺度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突出、最显眼的主要构成元素,具有沉稳大方而又精巧秀美的形态特征。同时屋顶往往也能从它的形式上表现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的形成古代建筑礼制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房屋建筑的产生是人类生存斗争的产物、以利弊害的工具。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非常丰富,变化多端,并且与古代等级森严的君王制度息息相关,不同的等级所使用的屋顶形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有太和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顶级,只有皇帝可以使用。
  歇山顶:又称为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代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可以用歇山式顶。
  硬山顶:又称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檀头全部封住。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使用砖砌以后才大量使用的,六品以下官吏以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式或硬山式屋顶。硬山式防风火,悬山式防雨,因此南方居民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式。
  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屋脊以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江南格式屋顶的屋檐和屋角的起翘都大于比方,然后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这种形式即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背呈弧形滚向后破,如果说上述屋面棱角分明,显出一种阳刚之气,那么卷棚顶就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结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古代建筑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经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务必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因此,中国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的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及其意义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