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住宅作为传统建筑中最接近人们生活的建筑类型,反映了各时期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条件、审美观念和自然环境利用经验,是居民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城建县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中,增城人民结合自己的智慧,结合该地区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建造了独特的历史住宅。
增城传统文化和民居概况
增城主要有广府民居、客家民居、侨乡洋楼三种类型的民居。
《增城县志》记载,增城县是粤语和客家话交错分布的地区之一:
粤语的主要居住地是增江两岸、中南平原,其中南部的新塘、沙浦、石滩为纯粤语区;
客家方言分布在北密南疏,主要居住在北部、东北部、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如正果、派潭、福和等。
粤语代表的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是增城的两大主流文化。从语言分布来看,广府住宅主要分布在增城区中南部,客家住宅主要分布在北部。
增城河流通海,明清时期有“在南洋谋生”的说法。早年,人们被迫在海外谋生,后来回到家乡投资房地产,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华侨回国建造的外国建筑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介绍三大传统民居
广府民居
主要是指明清时期或更早时期在增城区建造的民宅。
增城位于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为了适应高温、雨、湿、热的气候特点,住宅建设以“通风、遮阳、通风”为原则,具有“外封闭、内开放”的特点,靠近河流、池塘,配备了良好的排水系统。从平面布局分类,可分为竹筒屋、明屋、三两廊屋三种结构,其中三两廊屋最为常见。
三个走廊房屋是由前两个走廊和天井组成的三合院房屋,是三个开放房间的主要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大厅在中间,房间在两侧,大厅在天井前,大厅两侧称为走廊,走廊旁边是厨房和杂物房,有些天井有水井,供水饮用,大厅与天井相连(有些房屋有墙间隔),有利于通风和照明。
受习俗影响,大厅后墙不开窗,避免“漏钱”;两个走廊的坡顶也应该向天井倾斜,财富的“水”应该“内流”。在卧室的后半部分,阁楼被放置在储存水稻、堆放农具和杂物的阁楼上。卧室后面没有窗户,只有东西侧的窗户。
一些富裕的家庭会在屋顶上筑起锅耳状的硬山墙,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硬山墙被称为锅耳墙,因为它看起来像铁锅的锅耳。也有人说它看起来像一顶官帽,意思是吉祥。
轴测图[1]“三间两廊屋”
中新镇坑贝村是增城广府民居保存较好的区域之一。
坑贝村是一个典型的广府村,整体布局整齐。村中央是一个大祠堂,村前有一个大风池,池塘边种着一棵大榕树。住宅为单层建筑,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外墙材料采用红砂岩作为底部,建造绿色砖墙,装饰雕塑,主要为木雕和石雕,主题为植物、花卉、鸟类和人物景观。
坑贝村航拍图
客家民居
增城客家民居主要是客家围龙屋。
由于避免战争或政治原因,客家人从中原迁往南方,大多定居在山区。由于抵御自然灾害和土著居民的入侵,客家祖先聚集在一起生活。群居和防御体现在村庄的聚落空间格局上,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围龙屋。
围龙屋集家、祠堂、堡垒于一体,屋前为半月形池塘,用于放养鱼虾、浇灌菜地、蓄水、防旱、防火等,与半月形围龙屋形成圆形,两个半园的接缝由一个长方形的空地隔开,称为“禾坪”(或地堂)
围龙屋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中心是祭祖的祠堂。中轴线按“池塘-禾坪-厅堂-化胎-围龙-风水山林”排列。厢房设置在两侧。房子和房子之间,房子和墙壁之间有通道。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外观像碉堡。
围龙屋的对联很有特色,一般与围龙屋的家族有关,大多表现出家族的发祥地或家族的崇高表现。
由于历史发展和文化融合,增城区保留的客家龙屋并不多,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大多数龙屋与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工作,不断扩大和演变为梳子布局,防御属性逐渐降低,原中轴结构模糊。
增城区河大塘围龙屋平面图[2]
目前,中新镇敖头岗浦村围龙屋保存完好。
围龙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据村史记载,其家族从陈如兰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这里,建造了一座320多年的房子。围龙屋的平面是半月形的。前面有一个祭祖的大厅,后面有一个大厅。两侧侧门前后开放,后门铺在祠堂外的鹅卵石半月形空地上。结构相当完整。
岗浦村围龙屋航拍图
侨乡洋楼
主要指民国时期华侨返乡建造的民居。
在“光宗耀祖”和“落叶归根”观念的影响下,华侨汇款回国买房安置家属,或者作为未来回国的目的地。华侨生活在海外,深受西方技术文明的影响和文化的影响。他们崇尚西方建筑,建造住宅,更加注重自身需求,大量使用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中西元素混合的华侨建筑。
与其他传统住宅不同,外国建筑的平面布局非常个性化。根据业主的个人需求,将增加多功能空间,如坐厅、厕所、浴室等,没有特定的风格,与现代农村自建住宅的模式大致相同。
洋房的通风和照明不依赖于天井,而是增加了立面窗户的形式。同时,西方建筑的元素主要用于建筑构件,如柱子、门拱、屋顶等。一些洋房将根据周围空间设置花园。洋房的建筑理念和美学对现代居民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瓜岭村航拍图
以新塘镇为主的增城现有洋房主要分布在南部。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新塘镇瓜岭村也是著名的侨乡。村里有许多华侨资助的建筑。最具特色的是宁远大厦和唐荫大厦。其中,宁远大厦是广州唯一的水碉楼,结构独特,造型独特,造工精细。2002年7月,它被宣布为广州文物保护单位。
村里现有的侨乡洋房一般有两三层高,采用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灰塑脊、平灰筒瓦将用于晚年。房子的细节装饰精美。过梁部分采用灰色塑料,窗户玻璃采用当时“洋气”的彩色玻璃。屋檐和栏杆将有木雕或砖雕。整体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艺术价值。
现状洋房保存完好。近年来,瓜岭村改善了乡村风格,修复了洋房的外观,恢复了原有的风格。一些洋房引入了新的商业形式,为古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瓜岭新基区一巷1号民宅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传统民居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进行上市保护,实行“文保人员定期检查,及时报告问题”等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
但仍有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激活利用。目前,大多数传统住宅主要是封闭式保护,没有引入新的商业形式进行激活。目前,该地区传统住宅激活的成功案例是瓜岭村,将住宅改为画家办公室。
第二,业主使用与传统住宅保护之间的冲突。一些传统住宅仍有人居住,由于时间长,一些房屋倒塌、漏水等问题需要修复。或者由于业主自己的使用需要扩建房屋,如果业主单独改造或修复项目,很可能会破坏原房屋的历史价值部分。
增城区有12个传统村落和历史风貌区,498处不可移动文物。在增城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统筹部署下,城乡医院实施了一系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包括:
《增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图项目》
移动文物复核是不允许的
增城区国家文物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图片展示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如增城区瓜岭村等六个村庄
同时,在传统的建筑测绘、规划方案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城乡医院将继续保护、继承、激活和利用历史文化,坚持科学决策、全过程陪伴、绿色人文的服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