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潮汕民居又称潮汕建筑和潮汕古建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它是广东省东部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村至今保留了唐宋家族聚居的传统,村庄规模巨大,发展了“下山虎”等、“四点金”、“五间过”等多种建筑形式。这些民居建筑的来源大多可以追溯到唐宋,是潮汕古代大家庭居住的“府第式”民居体系的延伸。

潮人聚居,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宗族意识,这在村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潮汕民居的主要特点是将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书法、绘画等传统建筑文化与潮汕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优雅迷人,文化底蕴丰富,豪华。它可以与宫殿相媲美,无论是建筑序列图案还是装饰技术。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潮州大厝宫”、说“京华帝王府,潮汕人民家”。

潮汕民居保留了唐宋家族聚居的传统,形成了大型村庄等建筑群体。此外,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建筑规模往往非常宏伟。

二级建筑围绕主体建筑,连接成片,为一个封闭的外部和内部开放建筑群,聚居在一起。

潮汕民居从外到内装饰极重,追求奢华典雅,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效果。这使得潮汕民居建筑的外观非常壮观,大厅更加辉煌。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精致的角落,屋脊的装饰,屋顶上的龙凤和仙兽的嵌瓷,精致的木雕,石雕工艺等,都是潮汕民居的特色。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潮汕平原河流密集,村镇多临水。不近河流的人多开渠引水到村前,挖一半圆形池塘蓄水,弧形面向主楼,收气聚财。它还具有“过池风”凉爽的效益,具有游泳、洗澡、洗衣服、养鱼的实用价值。

潮汕各地的建筑正门一般都有牌匾,有四种意义:一是不忘根,金唐遗风处处流露,流露出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如“颍川故家”、“陇西世家”、“九牧世家”;二是容易识别人,如永宁寨、德安居、逐祖家等;三是利用祖德宗功和宅主官阶来炫耀门庭,如奉政第、医生第、资政第等;四是炫耀和装饰,请写名人题作为艺术作品来表达。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正门匾额两侧一般刻有“加冠进禄”、浮雕灰塑和石雕,如“福禄寿全”。门楼周围的墙壁经常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装饰。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向一般朝南偏东,以南为主。这样冬天可以挡住寒冷的北风,夏天可以接受凉爽的南风。

四点金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

因为四角上有一个形状像“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四点黄金”的平面图案是一种基于方形的九宫格式,中心是天井庭院,四个是大厅,四个维度是主房间,形成了“大厅”中心的对称图案。其最大的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上、下、左、右四个大厅相对,形成交叉轴空间结构,这是北方“四合院”最明显的区别。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四点金”平面格局是以方形为基础的九宫格局,分前后两进,主座三开间。四点金前进为凹斗门楼和前厅,左右各有前房;后进为主座,中间为大厅,左右各有后房,又称大房。前后中间是天井,天井两侧的东西“伸手”与前后房相连,“伸手”开的叫南北厅,也叫侧厅,封闭的叫厢房。“伸手”和前后房间各有小过道,俗称“八尺”,又称“格仔”,这里经常有旁门通厝巷,俗称“子孙门”。后房子前面的“格仔”通常用于厨房。

下山虎

潮汕地区农村常见的“下山虎”建筑,又称“爬狮”、“三间两伸手”。顾名思义,“下山虎”的开头真的有点像下山虎和爬行狮子。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剩下的基本一样。由于进出门路不同,“下山虎”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通常中间不开门,但两边开门,两边的门也叫“龙虎门”,也有开正门而不开侧门的。“下山虎”的形状非常古老,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印”住宅相似。

潮汕民居-潮汕文化的明珠

潮汕民居在潮汕漫长的历史中,受经济条件、政治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潮汕民居是融合中国南北建筑文化精髓的艺术精品。几千年来,它见证了潮汕人对家乡的依恋,对建筑技术的执着追求,继承了潮汕地区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