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中国的宫殿建筑由台基、柱框、墙体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一)台基

高度-台基的高度受到严格等级制度的限制。《礼记》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医生五尺,士三尺。”太和殿的台基高8米,是目前宫殿建筑中台基最高的地方。

材料-所用材料取决于建筑等级,石为上,砖为下。

装饰台基装饰非常丰富,以须弥座的形式为最高等级。台基周围的栏板望柱,其图案、装饰等级受等级限制。

(二)柱框和墙体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柱梁结构贯穿了中国的宫殿建筑。在木结构的主体中,梁柱是最重要的,墙是辅助的,起着分隔室内外的作用,所以中国有一句谚语,叫做“墙不倒塌”。梁框架结构非常复杂,不同时代的实践和尺寸也有一定的差异。

木结构梁架有三种基本形式:吊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井干式、穿斗式、吊梁式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古建筑的木结构俗称骨架或木骨。木结构的内容比较复杂,但要知道有两个概念:“侧脚”和“生”。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建房首先要立柱。柱脚高于地平的做法并不容易。早期埋在土壤中,柱洞下端放置基石。殷墟遗址的台基上有露出原地平的基石,河姆渡发掘的柱子有管脚榫,解决了柱子的稳定性。大木结点最初采用绑架结合法,难以紧固。榫卯结合逐渐解决了框架的稳定性问题。为了解决直榫容易脱榫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侧脚,采用力学原理,使立柱向内微微倾斜;将平额做成向角微翘曲,我们称之为生起。屋顶的荷载通过侧脚和生起产生向心的水平分力,将柱子和阑尾的榫卯挤压紧密,增加了框架的稳定性。

宋元以前建筑的侧脚和升起非常明显,厚重、沉稳,更具艺术性。

由于柱子承受了屋顶的所有负荷,墙壁和门窗可以灵活地布置在两根柱子之间,也可以是柱子之间的间隔。一般房子正面的部分都是门窗,两边和背面都是墙。明朝的宫殿里经常使用扇子,每个扇子的侧面和抹头之间钉着铜叶,增添了一种金碧辉煌的氛围。为了挂窗帘,房子中间除了两扇扇子外,还安装了窗帘架,其次是门槛墙和门槛窗。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墙上还有支架。支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柱梁之间的过渡层,相当于载重车上的钢板弹簧弓,将屋顶的荷载传递到柱上。

斗拱有很多种,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九层),高67.3米,全塔使用的斗拱有60多种。太和殿的斗拱也有很多种,如金斗拱、角斗拱、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品字科斗拱等。不同时代的斗拱形式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三)屋顶

梁架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屋顶形式。屋顶的基本形式有:阳台屋顶、休息屋顶、悬挂屋顶、硬山顶、保存屋顶等,保存屋顶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屋顶是三个部分中变化最大、最独特的部分。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周丽·考工记》云“如果你想尊重上帝,你想卑微,如果你尊重上帝,你想卑微,你会吐得很快,溜走”,这是屋顶排水流速快而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翼光的曲线美也会形成。

屋檐的突出使屋顶具有纳光和遮阳的功能。北京的太阳高度角,夏天是76°,冬季为27°。所以设计了檐口的尺度,“柱高一丈,出檐三尺”;或者采用柱高1/3的惯用做法,将屋顶脊步做成42°陡坡,飞檐做成19°20ˊ缓坡形成圆形曲线,正好让北房在冬至前后阳光明媚,夏至前后屋檐遮荫。此外,墙壁和屋顶都很厚,导热系数低,使房间冬暖夏凉。

宫殿建筑主要是阳台屋顶和休息屋顶,其中太和殿重屋檐阳台屋顶的等级最高。休息山顶略低于阳台屋顶,最常用于紫禁城建筑。庭院中的正殿和后厅的屋顶是不同的,有主要的区别。屋顶形式最丰富的是宫廷花园建筑。宫殿建筑的屋顶,无论是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轮廓还是造型艺术出发,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丰富而有序的美。

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屋顶主要是琉璃瓦,大多是单一颜色,包括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色屋顶是各种剪边形式,如储存经典的文渊亭用黑色琉璃瓦绿色剪边,皇家花园的浮碧亭用绿色琉璃瓦黄色剪边,体现了高贵富丽的皇家风格。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4)台基、柱框与墙体与屋顶的关系

台湾基础是房子的基础,需要坚实稳定。立面呈现直线,四平八稳,没有浮躁轻浮的感觉。前三殿的三个楼层自下而上逐层缩进,既没有刚性感,又实现了稳中求变的艺术效果。

柱框部分应支撑沉重的屋顶,屋顶的重力通过垂直的柱传递到平坦的基础上,这就是所谓的“木屋顶女儿”。柱框架与屋顶之间的雀替换、支架产生的曲线和椽头形成的圆点过渡形成了三层连续的圆形曲线。以门外连接屋檐的东西阳台房间为例,无论从远处还是近处看,雀替形成的曲线美都是普通建筑无法比拟的。

紫禁城古建筑屋顶多为曲线,厚重的屋顶显得轻盈舒展。

谈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结构

平坦的底座、直立的柱框和曲线的屋顶构成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美。

台基、柱框、墙体、屋顶三部分非常重要。了解了这三部分的关键点和变化关系,我们掌握了宫殿建筑最基本的元素,这也是了解古代建筑的一种方式。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