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中国廊桥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至少在东汉永平六年(63年)就已经涉及到廊桥的题刻。

宋 《清明上河图》虹桥张择端

中国建筑学家刘敦珍从小就在家乡的廊桥之间徘徊。20世纪30年代,他在西南省考察时,对廊桥进行了调查测绘,并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中国廊桥》,科学地给出了古典建筑类型“廊桥”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在闽东北和浙西南进行实地调查时,在沟壑和河流上发现了数十座贯木拱廊桥架,并高兴地称赞它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侏罗纪公园”。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浙江温州泰顺北涧桥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1989年7月19日,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深入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山区调研,吸引了农村栾峰桥穿过木拱廊桥的人。他认真调查了解,反复叮嘱要“做好保护”。开放区一级党委主要领导关注木拱廊桥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传承。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20世纪末,桥梁专家唐在《中国科技史·桥卷》中精辟阐述了木拱廊桥“世界桥历史上只有中国有”的科学判断,然后在福建寿宁的墨宝中写了“世界贯穿木拱廊桥之乡”。随后,建筑考古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杨宏勋在考察浙江泰顺北涧桥时评论道:“特别是其木拱结构是利用木材充分发挥其性能的!这是人类木构的巅峰之作,说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功能特征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走廊桥集桥、屋、亭、平台、建筑、亭于一体,完美融合了山间溪流之间的自然地理环境,巧妙地在桥面下设置了桥体的支撑结构,在桥面空间上建造了走廊屋,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高度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出智慧。廊桥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在各方的推动下逐渐为广大群众所了解。

福建宁德寿宁永康桥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

廊桥首先是一座桥,其功能是方便交通;美学、休闲、讨论、祭祀、长凳、神龛甚至舞台自然成为当地人休息、交流、表演、聚会、观景、贸易、祭祀、祈祷等活动的聚集地。传统节日中与廊桥有关的民间活动的介入,使廊桥具有公共文化空间属性。廊桥从满足交通、避风避雨的场所延伸到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信息和社会文化记忆。

廊桥承载着高超的工匠技艺和智慧,传统的廊桥建筑技艺有着完整的发展脉络。其中,贯木拱廊屋桥的建筑技术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福建和浙江有序传承。用这种技术建造的廊桥有100多座,其中福建约占70%。福建和浙江现有的大跨度木拱廊屋桥可以称为虹桥在清明节建造的活化石。它见证了宋代先进的木拱桥建筑技术在中国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福建和浙江代代相传,达到了新的技术发展高度。特别是寿宁县博物馆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木拱廊屋桥建设协议,涉及规模结构、建筑性质、技术要求、工匠责任、成本支付和违约责任,是当今科学研究和技能继承的重要依据,在全国罕见。

谈中国廊桥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