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海拔3700米。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建筑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藏族社会历史、文化和宗教研究的特殊价值,它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景点。20世纪70年代30年代,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迁都拉萨,布达拉宫建成为宫殿。

当时修建的整个宫堡都很大,外面有三堵城墙,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宫殿。松赞干布分为行政区域,分为官方制度、立法法律、命令大臣、执政,派遣周边国家或邻国建立婚姻关系或签订盟约,加强吐蕃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布达拉宫主楼东西两侧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连。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它是用夯土砌成的,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有三层门楼,东南、西北角有一座角楼。宫墙的范围都属于布达拉宫。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称为“雪城”,分布在原西藏政府盖厦的办事处,如法院、印度经济学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这里还设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被称为“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花园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神秘的雪高原西藏曾经孕育出古老的人类文明,美丽的藏传佛教艺术也诞生在这里。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公元七世纪中后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古代西藏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政权形式。藏传佛教在大多数藏族人眼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在建筑技术、建筑规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等方面都代表了藏族建筑的最高水平。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藏传佛教在西藏具有行政权力和文化教育功能,因此藏传佛寺建筑的内容组成与汉传佛寺大不相同。藏传佛教寺院包括信仰中心-佛殿、佛塔;宗教教育建筑-学院(藏语为“扎仓”);管理机构-活佛公署,以及辩经场、僧舍、仓库、厨房、管理用房等。在达赖、班禅等高级喇嘛常驻锡的寺庙里,仍有宫殿建筑(藏语称“颇章”)。有些寺院有几所学院和佛殿,所以藏传寺院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广泛分布在西藏、青海、川西、甘南、内蒙古等藏传佛教传播地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宗教建筑的多样性。

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特点和藏传佛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