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在九疑山九峰之一的石楼峰下,有一个古村落。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流水潺潺。流水穿过九岩,被称为九岩背,后雅被称为久安背。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全村600多户,3000多人,是九疑山下聚居的典型村落。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人有诗赞: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九安背完全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最古老、最壮观的是九安背翰林祠。


翰林祠是宋代典型的民居建筑群,是九安背村人崇拜祖先、纪念名人、聚会、娱乐、休闲的好地方。旧志记,历代祭祀舜的官员和文人墨客,经常在这里小睡。他们和村主一起唱歌唱歌,留下了很多诗和墨。



李世南,人范师模


九安背翰林祠建于宋代,是为纪念宋太常博士李世南而建的,后来在明朝永乐年间和清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李世南(971-1043)字唐卿,湖南宁远久安背村人,宋代大中祥符八年乙毛科(1015)蔡齐榜进士。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长沙县尉是李世南进士及其次。县尉的官员并不大,可以说是无级的,但他是县级行政机关的重要官员之一,也是县令的得力助手。其职能主要是司法逮捕、案件审理、判决文件、税收征收等。李世南在任长沙县长期间,尽职尽责,尽力抓匪盗、审积案、平冤狱、正税,初见官能。不到半年,长沙就被治理干净,人民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农桑繁荣。


由于李世南出色的能力和突出的成就,他很快被提升为全州军事法官,并被转移到韶州(今广东韶关)。他是佐郎。第二年,他被调到衡州(今衡阳市)知府。任期届满后,他被提升为福建省巡逻队和总理沿海盐课。与此同时,李世南全力纠正盐课的混乱,惩罚盐霸,惩罚贪官,加强管理,使福建盐课变得严厉。盐农很高兴,盐商也很高兴,税收也翻了一番。他受到了朝廷的许多圣旨的赞扬。



李世南不久又奉诏入朝,先后授予大理寺评事、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大理寺丞正称号。李世南为官,廉洁持身;为子,事亲尽孝;为学,努力辨析,被朝野上下视为人范师范。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世南文采帅气,学识渊博。他不仅诗文俱佳,而且精通绘画技巧,造诣深厚,赢得了业界的赞誉。不幸的是,他没有绘画。他不仅是苏东坡同时代的画家,也是苏东坡最好的朋友。他与东坡有着深厚的关系。当他们在首都当官时,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写诗和画画。他画了一幅《秋景图》,邀请苏东坡写一首题诗。苏东坡看完后赞不绝口,欣然画了题诗《李世南画的秋景》:


野水参差落升痕,疏林倒出霜根。一艘船回到哪里,家在江南黄叶村。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李世南一生都很成功。他死后,进入宁远文庙乡贤祠。朝廷在家乡建了一座牌坊,然后又建了一座大型翰林祠来表达他的成就。


九安背翰林祠堂是湘南具有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筑之一。起初,它只建造了三个大厅,明朝和祠堂前的木牌坊;清同治三年(1763)和光绪十一年(1885)建造了两个大厅,从现有规模开始。它由一个车间、一个门楼、五个大厅、五个天井和掀背房组成,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久安背翰林祠——本来是钟灵地,衣冠代有贤



祠堂前的木坊是三门四柱三楼的全木结构,屋檐下装饰着七层如意斗拱和屋檐宝顶。剧院是从山顶进入柱木结构的建筑。前厅屋檐下装饰着五层龙头斗,装饰着木雕、花卉和图案。鸟兽栩栩如生。


整个翰林祠建筑以72根立柱为支撑,寓意儒家孔子的72位贤弟子。每个石墩上都有12个小狮子头,体现了这个村庄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