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去泉州开元寺!
到开元寺一定要看东西塔!
——这是中国最古老、最高、最精致的古石塔!被称为石塔之王!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历城区西街。它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庙。该寺成立于唐初(686年)。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中国古代石材建筑的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状和技术来看,可以说是精致的。它不仅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繁荣时期前所未有的社会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象征。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塔,与大雄宝殿形成品字形布局,两座塔为仿木八角形五层楼阁石塔。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和仁寿塔的合成,是中国最高、最大的石塔。
东塔镇国塔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建设者文成禅师建成五层木塔。经过几次破坏和重建,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为七级砖塔。今天的石塔是南宋嘉熙两年(1238年)重建至淳佑十年(1250年),高48.24米。
东塔是花岗石仿木八角形的尖顶楼阁式建筑。塔是框架结构。中间的塔心柱直贯各层,是全塔的支撑。每层塔心柱的八个角落都有石梁,连接在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上。顶柱的护斗从华拱层层中取出,以缩小石梁的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采用加工雕刻的花岗岩,纵横交错叠砌,计算准确,施工细致。
东塔(镇国塔):塔盖上有铁香炉和铜宝盖,塔顶的八角形檐角链与塔刹挂钩,塔刹顶部安装沃金葫芦。塔体分为外壁、外走廊、内回廊、塔心柱等部分。塔的中心是石头八角形塔的中心柱,外面是走廊,塔的中心与横梁、斗拱和塔的外墙相连;外墙前面有四扇门,侧面有四个利基,利基位置逐层交换,以减轻上层压力;门两侧有高2米、宽1米的武士、天王、金刚、罗汉、天神、佛教弟子等浮雕,利基两侧有不同的服装、姿势、武器、表情、独特的个性、逼真的形式,五层共80尊。环塔有檐廊,廊外有平座扶栏。环塔有檐廊,廊外有平扶栏。塔基上有须弥座,直径18.5米,周长60米,高1.50米。腰部有40幅辉绿岩浮雕佛像,雕刻精美。全塔高48.27米(底层高7.37米,二层7.19米,三层6.73米,四层6.22米,五层8.05米,塔刹11.18米,底座直径1.50米),大柱40,大梁40,大斗192,小斗440,大拱112,小拱80。
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堪称石塔之王。
西塔(仁寿塔)位于大雄宝殿前西侧,名仁寿塔。第五代梁贞明年间(公元915-920年),修建7级木塔,号无量寿塔,宋正和4年(1114年)更名为仁寿。绍兴25年(1155年)发生火灾,淳熙年间(1174-1189年)改为砖塔。绍定元年(1228年)改造为石塔,至嘉熙元年(1237年)完工,东塔10年。
西塔与东塔相同,略小于东塔,高45.06米(底层6.63米,二层6.79米,三层5.80米,四层5.65米,五层8.59米,塔刹8.29米,底座直径2.31米)。石雕工艺比东塔简单。每层门壁龛两侧都有80尊雕像,形状各异,线条粗糙,衣服简单(多为僧衣)。
经过风雨的侵袭,东西震撼,依然挺立,展现了宋代泉州石结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结构建筑的瑰宝。它也成为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