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泸县屈氏庄园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年)。1912年至1916年,碉楼、戏楼、佛堂扩建,庄园基本完善。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屈氏庄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当时任知事的屈应选。经过几代人的双手,当屈应选孙子屈恒生时,整个庄园建筑变得越来越完整。整个庄园占地30多亩,内外围墙3层。庄园内有48个大大小小的花厅和天井,共有180多栋房屋。公园内有舞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原名莲花井)、内花园、外花园、前花园、吞花园、水池、亭子、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等。庄园规模大,建造豪华,甚至被称为川南老板。庄园的主人在建园之初花了很多时间。他们不仅要考虑宅基地与人活,还要考虑土匪的防火功能。整个建筑以中堂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分散而集中。四座雕刻建筑分布在建筑的四个角落。当你爬上楼梯时,你可以俯瞰整个庄园,看起来像四只狮子。一个地方有事,只要在雕楼上鸣枪、喊叫、点烽烟,其他地方就可以救。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屈氏庄园体现了四川现代社会上层生活的形式和风格。庄园和庄园遗留的物理和文献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了泸县(泸州)的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发展和变化,是现代中国农村的一个侧影,是屈家族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现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四川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和民俗的理解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场所。屈氏庄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伦理。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屈氏庄园的布局突出了清末民初四川的尊卑、长幼秩序、男女差异、内外差异等宗法伦理思想,为研究中国传统宗法制度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屈氏庄园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融合,北方经济逐渐南移,中原文化开始注入南方。长江流域文化在吸收北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化。屈庄园是这种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建筑群南北融合,中西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观。构成了传统民居文化的繁荣。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泸县屈氏庄园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

屈氏庄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理论。庄园从西南向东北,后靠五仙山,侧靠濑溪河。整体布局像一艘大船,后花园的花山像船尾,前花园是船头,石牌坊像一帆风顺。屈氏家族当年选择在这里安居,希望通过住宅与地形地物的某种暗合,获得顺畅的通道。庄园处处体现了一种天井文化,既有排水、采光、通风,又有风水理论中拔风聚气的功效。庄园所体现的风水理论在研究泸县(泸州)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屈氏庄园的建筑体现了现代四川的科技水平,是我省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