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川县荆紫关镇,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镇西临丹江,东临猴山,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接壤区,位置危险,靠近丹江航道重要码头,是商业和军事关口。
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荆紫关早在战国时期就是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交通要塞,是唐末形成的商业古镇。清代建筑风格的房屋沿街分布,古建筑众多,散落在一起。南街设有关门、砖石结构、二级、单拱门、跨街而立、书写荆紫关三个字样,建于1914年。
关门内为平浪宫,建于清初,多次重建。它被命名为风平浪静。宫殿东向西,占地460平方米。这是一座硬山建筑。院子里有一座三层屋檐、四角尖钟和一座鼓楼。建筑外有一个蓝色的瓦片和金色的屋檐,顶上有一个钢叉。它雄伟而精致。上殿供奉杨思将军雕像和船夫的先贤品牌。
荆紫关古街,南北走向,长约五里,分为北街、中街、南街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直街,街与街的连接处有斜弯。街道不宽,有丈余,两边原本狭窄的水汩汩流淌,很有意思。过去,街道上堆满了鹅卵石,干净独特,但近年来水和街道受损,很难看到过去清澈优雅的风景。一街两行2200多间民房和700百余间街面房均为清代建筑,基本维持着原貌。
在过去的整个街道上,不时有楼阁叠错,显示出街道的不同层次。就整个古街而言,中街的建筑规格最好,其次是北街和南街。豪贾富商过去常住在北街和中街。南街大多是普通人,大多是回族人。
古街上的房屋,一般临街的都是门面房,木板嵌入门面,昼夜封闭,方便做生意。里面大多是庭院,两边都有对称的厢房。厢房一般后墙高,前墙低,有坡,屋深浅,便于利用狭窄的空地建造对称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合理。每个庭院门面房两侧前坡都有两米长的封火山高叠,旨在阻挡意外火势,实际上增加了房屋的美观。
据记载,从明朝万历到清末300多年,这条古街是河南、湖北、陕西最繁华的集镇,街道整天,如西川寺湾、春、大石桥、老城、西峡、陕西商南、丹凤、湖北云县、刘洞等居民日用品,大多在这里购买。
荆紫关一年四季每天都有集合,平均每天上市7000人。节日和闲暇时,有成千上万的人,沿街有10多家茶馆、酒店和酒店。商店种类繁多,供应丰富,材料丰富。
古街道上的建筑群很多,错落有致,陪衬生辉,虽有损坏,目前还残存有府台衙门、清真寺、关门、平浪宫、万寿宫、马饮桥、禹王官、山陕会馆、新石桥、城隍庙、古码头、永安城遗址等使其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