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摩天大楼的硬冷气息充斥着社会的时候,建筑的人文精神开始被渐忘,建筑形式上千篇一律,人民生活的“人情味”悄然逝去。然而,当前的社会也开始了对古建筑的人文精神的重新认识和利用,探索古建筑人文精神与其历史文化品格均有怎样深厚的关系。设计同其他人类文化一样,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从“传承”的角度尝试“旧屋新作”的设计个案,赋予它现代的生活气息和重识的人文精神。
1 中国古建筑人文精神传承的意义
古建筑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文化的缩影,不同地域文化产生形式各异的人文精神。在理解与探索苏州古建筑和武汉古建筑的人文精神过程中,试图找到如何实现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人文精神、建筑工艺的同时,还能融入时代气息,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新的表现的方法。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创新发展具重要意义。
2 古建筑文化的理解——以苏州园林和武汉民国建筑为例
2.1 苏州园林文化的理解与探索。苏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而苏州的园林更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赞叹。苏州园林主要由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私家园林组成。苏州园林通过栽植花草,叠山理水,配置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型园林,并被人们赋予“人文园林”的称号。园林又以借景、对景等手法来组织空间,形成九曲回肠、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园林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建筑在苏州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山水楼台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与池水、草木共同组成园景主题。山水是园林的核心,但欣赏山水风光的位置,往往就在建筑之中,因此园林中的建筑不仅是休养生息的地方,更是是风景的观赏点。由于苏州园林都属私家园林,所以建筑的类别及构成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园林建筑因此出现的数量较多的特点。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拥翠山庄、壶园;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留园、沧浪亭等。
苏州园林积淀的人文精神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在白居易在《草堂记》中提到“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体现了苏州文人园林的范式。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即使是私家园林也能体现出一种宁静、安逸的审美情趣。人文气质反映在园林建筑中,园林建筑也映射了古苏州人的人文精神。
2.2 武汉民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探索。“老建筑是城市的名片”,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武汉民国建筑无疑是武汉历史的标志和载体,是反映武汉城市特色的重要标签。南洋大楼、汇丰银行、日信洋行等众多承载着武汉民国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完好的保存至今。
而武汉的“里分住宅”是典型的武汉民国建筑。1858年汉口开埠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武汉向半殖民化方向发展。市区沿江一带,特别是租界区如洞庭街和青岛路一带,形成了多栋低层联排式住宅与街道相结合的居住区组织方式,被称之为“里分(以多户人家,如每25户,或100户,即称做“里”。“分”则出于武汉的方言,意思为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从总体布局而言,里份住宅更讲究土地利用率,将厢房和堂屋之间的院子压缩成天井,减少了住宅的幅面;而后天井则具有过渡性和通风性,其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结构,砖墙承重,用砖多为土窑砖,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顺应了武汉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房间内有良好的通风和遮阴设备,例如窗子设计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玻璃窗,外层为木制百叶窗。当阳光直射时,关上外层百叶窗,既遮阴又不妨碍通风。居室内多使用木制有精美雕刻的隔栅进行分隔,随季节而装卸灵活,冬季分隔,利于保暖,夏日卸去,空旷敞亮,充分体现了建筑的人性化魅力。
历史街区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还代表着城市中一个阶层的生活模式。因此,历史街区的存在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建筑本身只是物化的表象部分,而更为深沉的是体现其文化与精神的一面,既是里分民居所承载的特有的人文和风情。这里的居民热爱生活,生活质朴,充满了人情味,这些人文乐趣在“里分住宅”传承下去,“里分住宅”又在人文精神中充满活力。
3 古建筑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
3.1 苏州园林与苏州博物馆。如今的苏州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还是相对完整的,而且当代人在解读苏州古建筑的人文精神基础上也建造出了一些惊世骇俗的建筑。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博物馆与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珠联璧合,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其本身则具有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博物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人们走进配套区就能感受到一种安逸、宁静之美,走人博物馆更体现了一种静谧与文化交织的味道。博物馆恰到好处的体现了苏州古建筑精致、安逸、小家碧玉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3.2 武汉民国建筑与楚河汉街。民国建筑运用于现代设计中是非常独具特色的,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项目,是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其主体建筑群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同时,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但在怀旧复古的建筑表象之下,建筑中人们的生活又是一番现代化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象的到,楚河就如一段历史的长河,游客乘坐数游艇,从美丽的沙湖驶入碧波荡漾的楚河,就像进入一段怀旧的历史画卷,让人顿时回忆起民国事情的繁华生活。每天晚上汉街大戏台前都有许许多多的武汉人们板着板凳在这里看演出、看楚戏,人民生活在这里丰富多彩;荆楚文化在这里相互传承。
4 结语
古建筑及其人文精神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在许多建筑设计都开始意识到中国需要有自己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设计,在目前建筑设计中国古建筑的人文精神的传承发展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带独具一定特色的商业价值。
一方面希望这次浅谈能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中国传统特色的新设计,一方面是让更多人能在我们的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我国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对古建筑人文精神的重新认识和理解,提倡并学会保护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