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山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有271处,占全国总数的11.5%。其中寺、观、庙宇占七成。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第1张

  寺,也叫佛寺,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佛骨(舍利),进行佛事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庙,分家庙(祠堂)和公众庙。

  家庙,是供奉祖神和处理家族事务的所在。而公众庙宇,则是供奉自然神(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动植物等)和与民众福祉有关的民间俗神(观音、送子娘娘、龙王、福禄寿喜财神、行业神等)的地方。

  观,是道士供奉道家祖师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堂。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山西寺、观、庙宇的布局都严格按照周礼制度。遵照中轴线贯穿主要建筑物,前朝后寝,左右对称,一正两厢,前低后高的原则建造。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第2张

  由于寺、观、庙宇是供神和敬神之所。故历代在建造时不惜重资,选用上好的材料,讲求施彩描金、精雕细刻,表示出对神的敬重之情。

  明末清初发达起来的榆次晋商富豪——常家,于乾隆三十三(1768)年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居宅,到清末已形成占地60万平方米,包括平房、楼房、花园在内的民居建筑群。成为当时晋中有名的豪门富宅。

  常家豪宅中,要数祠堂和书院建造装饰得最为豪华。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第3张

  常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1879)年,前后用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建成了三门四进院,中轴线贯穿大门、戏台、二门(图一)、献厅、正厅等主要建筑,厢房左右对称,由前至后形成主次分明,长幼有序的布局,完全体现了周礼的制度。

  祠堂的装饰重点在第一进院和第四进院。

  第一进院,是石栏杆(石望柱)围成的外院。62根望柱头的须弥座上圆雕手法雕着吉祥礼器——香炉、瑞兽——狮子和吉祥水果,增添了祠堂的祥和气息;一对由周身雕满精美纹图的台基和高大墩座支撑的石旗杆,以及大门前的四尊石狮,带给祠堂的是更多的庄重和威严;高台阶上五间门庭的檐柱雀替满雕的祥龙瑞兽、仙禽灵草,则是家族高贵地位的象征。高台阶大门正对面是由240个寿字组成的大影壁。数字240里有4个60,60年为一个甲子;而4则代表四世同堂。它的象征意义是:祝愿家族兴旺发达,和睦共存,代代绵长;家族成员多福多寿,福寿永铸。

  四院和三院,都属祠堂的正院,中间用雕梁画栋的献厅隔开,形成上下院。下院的东西配房,是祭祖前后长辈休息的地方。献厅里摆设祭祖供品。上院是正厅,正厅里供奉着常氏先祖牌位。左右配厅是备用厅,当正厅摆满牌位时,按照左昭(父辈)右穆(子辈)的古制续行安放。

寺庙布局设计与装饰

  朔州崇福寺的千佛阁和钟鼓楼(明代)、三宝殿(明代)、弥陀殿(金代)。它们都在寺院的中轴线上。

  弥陀殿是该寺的主殿,也是文物的精华所在。殿身坐落在宽阔的台基之上,衬托得整个殿宇更加高大雄伟。在安装殿内柱子时,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突出了佛位和礼佛位的空间,这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大胆创新。殿顶的盖瓦、沟陇、屋脊的修筑都是唐宋做法。正脊两端高大的琉璃螭吻,色彩鲜艳,结构紧凑,上弯的兽尾曲线,产生了一种艺术美,它们和琉璃瓦突出了殿堂的华丽和高贵。兽口大张吞吃正脊,显示出非凡的气势,使宝殿更加雄浑壮观。大殿窗棂的雕刻风格古朴大方、刀工洗练,非常精美,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师之手。窗棂图案纹饰多达十五种样式。

  历经近九百年历史的弥陀殿,至今仍然完好无损,为我们研究金代建筑和装饰提供了很好的实物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