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清洁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1961年,清洁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90年代唯一入选中国十大寺庙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四大古寺,其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第1张

清净寺,原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总面积2184平方米石构建筑,模仿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寺庙朝南,保留了门楼、礼拜厅、明山堂等主要建筑。叙利亚大马士革风格,模仿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教寺的形式。

门楼

大门楼的外观是阿拉伯伊斯兰传统的建筑形式。大门朝南,入口凹进,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别是中、内三重。除了砖圆顶的第三重外,第一和第二重都是青石作为圆形圆顶拱门,具有与中国古代建筑藻井相似的石结构图案。第一个尖拱门的圆顶与外层相连,倒挂着一朵雕刻精美的辉绿岩莲花。以垂莲为中心,砌成放射状,从上端沿外层延伸,如蜘蛛网状拱形宝盖。这意味着伊斯兰教提倡圣洁和清洁,阿拉伯文浮雕石入门楼。

中间辉绿岩尖拱内的结构用花岗岩精工雕刻成半穹顶。穹顶壁上,有87个精工雕刻的小尖拱,像蜂巢。连同8个巨大的尖拱壁门和壁龛,由门楼东西墙砌成,4个尖拱门构成三层。整个门棂有99个尖拱,象征着赞美真主的99个尊重。门楼内层为石方形,东西两壁各砌一个巨大的尖拱壁龛。上部是一个圆形的圆形圆顶,由青砖圈建造,粉笔白色,没有任何装饰,象征着无限的宇宙空间。门楼后墙上的两行阿拉伯文石刻记录了清洁寺的重建时间和最早的名称。

奉天坛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与门楼相连的崇拜大厅也被称为奉天坛,阿拉伯被称为麦斯吉德,即崇拜真主的地方。这是穆斯林周日的地方,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平方米上雕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

奉天坛坐西朝东,西墙是朝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正墙。西墙有六个小壁龛和四扇长方形门,从南到北。壁龛和壁龛高2.95米,宽1米.60~1.65米的长方形大门各扇。伊斯兰教称之为米哈拉布,即穆斯林周安拉的拜坛,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尖弓形壁龛,雕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右侧放置一个敏拜尔(类似台阶的讲台)和一根长枣木杖(虎图白棍)。坛正面是一个尖拱形壁龛,左右各开一扇门。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第2张

东墙有一扇尖拱门,高4.45米,宽2.25米。平面为横长方形,四壁为花岗岩。南墙有八扇矩形大窗户,北墙有一扇门。南墙外窗和室内壁龛上有古阿拉伯文字的石刻古兰经。

奉天坛屋顶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在明朝万历年间的地震中倒塌,由花岗岩和巨大的尖顶窗组成。虽然圆柱已经移动或丢失,但大多数柱基和柱基仍然留在原地。为了体现原有的结构风格,1998年在倒塌几百年后收集了12根石柱和9根残柱。但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仍埋在大殿地下,导致大殿现有地面增加一米多。

明隆庆元年(1567年),穆斯林在寺内西北角增建了一座小礼拜殿。泉州太守万灵湖的牌匾叫明善堂,在众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中独树一帜,是闽南古民居砖木结构特色的座建筑。伊玛目(伊玛目)居住区,有大厅接待客人,讨论教务,登殿前后休息。由于万历年间地震,古礼拜大厅坍塌后无法重建,穆斯林不能在这里举行星期,明善堂改为穆斯林星期安拉的地方。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明山堂多次倒塌重建。到1952年,政府拨款帮助在原址建造一个简单的瓦片平屋,用于穆斯林周末的水泥柱和木三角形框架。1998年初,约旦哈哲尔先生和他的妻子捐赠了10万美元重建,恢复了同治时期建筑的原貌。

明善堂大门上额,悬挂厦门关监督唐柯三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题写横匾认主独一。门上端挂着一块匾额,唐柯三调任山东济南道尹后,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敬立,文称三畏四格。从伊斯兰教义的解释来看,三种恐惧是怕命运,怕圣话,怕末日,四种座右铭是真主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古兰经,格行五功。

望月台

门楼顶部是一个平台,前半部分是望月台。在伊斯兰教斋月之前,伊玛目(教长、伊玛目)带领老人站在斋月前和斋月末的舞台上观看新月,决定穆斯林封斋(斋戒)和开斋日期。望着月台,围绕着墙墙。南墙中间,内外砌一尖拱壁龛。在北墙中央,筑开了一个登台人口,左右墙镶嵌着两块中文阴字月、台石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望月台还采用了中国的建筑文化结构和文化意义。在月台周围的东、西、北三面墙的上端,有24个回字形堆,如城市(原应为24个尖拱窗),象征着中国农历四季的气候季节。四个形状独特、纤细玲珑的阿拉伯式尖塔矗立在台的四角,成为融中西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建筑。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第3张

平台上还有一个具有伊斯兰特色的拱形圆顶亭,叫做望月亭,供伊玛目和伊玛目带领家乡登台观月休息。望月台上的亭子和塔楼被明万历三十五年泉州大地震(1607年)摧毁。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知府姜志礼、知县李侍问捐款帮忙。清洁寺教长夏日禹、教友林日耀等。被重新修复。后来,由于长期遭受暴风雨、闪电和雷击,特别是地震摆动,年久失修。

泉州清洁寺是中国四大伊斯兰教古寺之一

新礼拜堂位于清洁寺东侧,尖拱仿伊斯兰文化风格,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8平方米,形状与天坛相同,可容纳500多人。

自成立以来,清净寺一直受到泉州人民的保护。明成祖于公元1407年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真寺的《圣旨》碑刻,至今已完好无损地嵌入寺北墙。文献记载,1310年至1311年,艾哈玛德和1350年金阿里在元代两次修缮寺庙;1403年至1424年,徐伟逊、1507年夏彦高、1567年夏东升、1608年林日耀等明代四次修缮。然而,通过发掘,发现地层中的建筑遗迹保存了宋代三次、元代三次、明代四次等,

1952年,对门楼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门楼漏水问题,将门楼上的大榕树移走。1957年,黑砖墙改为花岗岩墙。1961年,清净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保护范围为寺庙门楼、奉天坛、明山堂等建筑,东至巷,西至围墙,南至涂门街,北至八卦沟。清净寺进行全面修缮,移出12户居住在寺内的回民,修缮明善堂,新建小展厅,重建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