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天水伏羲庙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是伏羲所在地。据说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祖先。天水伏羲庙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纪念品"三皇"伏羲的明代建筑群之一。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伏羲寺坐北朝南,建在街上。院子里有很多套,四进四院,宏伟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古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见易亭、钟楼、鼓楼、鹤厅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乐山院、展厅等6座。共有76座新旧建筑。整个建筑群包括拱门、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进入大门牌坊,即进入正门。五个门面,共宽18米,深两个。正中门楣,原挂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志宗"与天地准"巨匾一侧,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相同"与天地准"类似地,都是对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的赞美。伏羲庙的正门,虽然也经过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实在是可贵。到目前为止,屋顶完好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放宝瓶;脊装饰牡丹。这套简约典雅、玲斑透明的饰品构件,具有相当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国内众多建筑专家和艺术家的关注。走进前院,可以看出院东有一棵古槐,传到唐代种植。岁月流逝,已超千年;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读尽了人间春色,依然昂然挺拔,令人惊叹。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文祖殿迎面而来,是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即文祖殿。这座殿虽然是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建的,但其绘画风格却保持着明代暖色调,受到专家的好评。穿过仪门,来到中院。因为场面开阔,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中间位于一月台,殿、亭、亭、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参天古柏,构成有机整体,趣味盎然。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伏羲庙建筑群主体建筑位于中院后部中央。殿宇位于宽阔的露台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顶衬龙吻脊,雕刻天宫宝刹,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然经过多次重建,但仍呈现出代代风格。上檐殿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合理。前明间、凤、鹤、糜鹿等吉祥物图案雕刻在前明间、次间、尽间隔的门窗上,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致。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先天殿露台东西分为钟楼(鼓楼)。宫观寺常设建筑,所谓暮鼓晨钟。十年至十二年清嘉庆(1805)创建于1807年,均为六角形保存尖顶,小巧玲珑。原来都是封闭式的,只留一面为门,现柱间的雕花窗棂已全部拆除,与亭异。民国29年(1940年)第十三临时教养院进驻伏羲庙后,钟楼因火灾被烧毁,清代大铁钟下落不明。1988年天水市博物馆恢复重建现有钟亭。

朝房、中院、第三院均有,分为先天殿前东西两侧和太极殿前东西两侧,相对对称分布。现有太极殿东侧有三个房间。房间悬在山顶上,有土木结构。朝房是仿宫殿式建筑设置的。按照古代的做法,文武官员在朝房前做准备,或者洗澡或者穿衣服,然后等待金銮殿的朝钟鼓声。文官住西朝房,武官住东朝房。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天水伏羲庙:西北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

碑亭(碑廊)原位于先天殿西侧。1955年,天水师范搬进伏羲庙后,占用碑廊,将碑廊翻过来。1990年,仪门内侧东西新建了两列碑廊,共10间。所有碑街都可以放置在天花板和砖混结构上。

天水伏羲寺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探索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物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