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19年(公元645年)。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唐朝是慈禧寺,清雍正时重建改为今名。中国佛教学院于1956年在寺庙成立,中国佛教图书馆于1980年在寺庙成立。
1983年,中国重点佛教寺庙被国务院确定。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从南到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慈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廊等。
大雄宝殿中央供奉华严三圣,包括毗卢那佛、文殊、普贤菩萨雕像,为明代制作,木胎上涂有金色漆。中间的毗卢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高2米,后面有光环,高3.97米。文殊和普贤两边分开,高2.14米。这三尊雕像庄严精致,在明代雕像中堪称优秀。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坐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是清代产品。据估计,唐初修建寺庙时,大殿中蜿蜒的南两清石柱基础是卷叶莲瓣,其图案与寺庙中丢失的唐天元十四年(726年)石楼的图案相似。慈忠台是念佛台,又称观音殿。台基高一米多,周围有砖栏,殿堂建在台上。这座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风格与故宫皇家花园万春亭相同。
这里保存着历代法源寺的石刻和经典建筑,以唐代《无垢净光宝塔颂》、《慈中寺藏舍利记》、《承进为福禅师制作陀罗尼经典建筑》(应历七年,957年)、辽代《燕京大慈中寺菩萨地宫舍利函》最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唐代云将军碑残柱基,由清代翁方网复制有《法源八咏》、《心经》等碑刻,是研究佛教和法源寺历史的重要资料。
净业堂前有一个巨大的石碗,双层石座,周围雕刻着海水图案和山龙、海马和八宝,雕刻精美,几乎可以与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相媲美。净业堂供奉明代铜像毗卢佛像,高度和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瓣上雕刻一尊佛像;中层为东、西、南、北四方佛;上层为毗卢佛。原源寺西南角原有无垢净光宝塔。塔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砖结构高约3.3米。
法源寺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佛教经典和艺术品,尤其是大悲坛陈列的大量佛经。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宫殿。这里展出的历代佛像、石雕和艺术珍品包括: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陶佛坐像、东吴陶魂瓶、北魏石雕、唐石佛像、五代铁雕、宋木雕罗汉、元铜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等都是国宝珍贵文物。此外,国赠送的经像文物。最后一进殿堂就是藏经阁,大殿都铺着青砖,阁上供奉着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是明代造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