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建于东汉兴平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原名普济寺,宋代称普济寺,元代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南游焦山时,春改名为定慧寺,至今一直使用。定慧这个词取决于佛教的由戒指决定。因为定慧和寂静,定慧是平等的。
定,即消除一切自私杂念,高度集中思想;慧,即通过闻、思、修三种方式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教修行的纲领,可见定慧二字颇有深意。定慧寺规模宏大。明朝全盛时期,有98座寺庙和3000名僧侣和数万名僧侣参加禅宗。此外,定慧寺两侧还有18座寺庙,称为十八房。因此,它在佛教寺庙中占有突出地位。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代寺庙,曾被称为十方丛林和历代祖庭。
定慧寺的山门朝南,面对象山。游客们在这里展望,充满了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感觉。虽然山门的高度不大,但它相当古色古香,庄严典雅。门前有一对明代石狮守卫着山门,威武森严。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的牌匾,是明山大佛师的亲书。山门两旁挂着一对气魄十足的对联:长江是天然屏障,中国有圣人。
在山门迎面的墙上,有四个字:明代进士胡志宗题为海不扬波,展现了佛教世界的清平之意。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定慧寺天王殿前有一个古老的木制方亭,亭子里竖立着一块石碑。碑面上刻有乾隆第一次南巡时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的《游焦山歌》。因为皇帝用手书刻碑建亭,所以御碑亭。
大雄宝殿是定慧寺的主楼,依然保持着明代风格,屋顶雕龙描凤,图案精美,国内外罕见。殿堂金壁辉煌,巍峨壮观。殿内有一盏长灯悬在半空,清康熙皇帝写的香林两个字在烛光香烟中闪烁,气氛庄严肃穆。莲花宝座上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佛三尊大佛,面容和蔼可亲,庄严肃穆。十八罗汉像分别排列在大厅两侧,造型生动,姿态各异,脸型各异,神彩奕奕,栩栩如生。
在主佛的背后,为岛屿——善财寻法壁塑。岛中间是观世音,左善财,右龙女分别守卫两边。岛上到处都是其他神仙,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中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塑造和布局的。整个岛图展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展现了佛国的庄严。大殿前还有两棵银杏树,被称为近500年的活化石,高大参天。虽然经过千年的风霜,它们依然枝叶繁茂,雄姿不减。明代银杏,春华秋实,至今仍果累累,不愧为焦山一大胜景。在大雄宝殿西侧的院子里,有一口人工井,被称为东陵泉,据说是焦光炼丹取水的地方,又称炼丹井。
定辉寺东部的观澜亭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留下的宫殿。这是一座精致而小巧的古雅庭院。宫殿是两层建筑。古代阁外波涛汹涌,波澜壮观,潮水汹涌。因此,它被称为观澜亭。阁前有一排古枫杨,挺拔美丽。楼上、楼下、东、南、西三面都是明窗。在楼上的走廊里,你可以看到河景。你有一个开阔的视野。你可以近距离看到花草树木,俯瞰汹涌的河流云和群山。这真是一幅美妙的画面。
华严阁位于定慧寺西南,面对大江,背靠悬崖,是一座两层临水建筑。华严二字出于《华严经》,比喻这里是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胜利。楼上大厅中间挂着一片浮玉,很江景的对联,对登楼观景画龙点睛。华严阁是赏月的好地方,金色的秋夜,是焦山最诗意的十六景之一。每当明月当空,河上银涛万倾,波光粼粼,碧空如洗,交辉相映,蔚为奇观。
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仿佛进入了仙境。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严阁门北侧的花墙上,是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据说每逢五月端午节,镇江居民为了祭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赛龙舟,此时焦山上百鸟惊鸣,直飞云霄。龙飞凤舞四个字是对当年热闹场面的描绘。华严阁东侧有一个小洞穴,被称为安隐岩。洞口石墙上嵌有苏东坡石像和焦山十六景咏诗,可见焦山景色之胜。
位于焦山东峰顶的吸江楼,原名吸江亭。位于焦山东麓的绝顶吸江楼。楼上四面开窗,远眺窗户,江河浩瀚,尽入眼底,江涛激浪似乎与人呼吸相对应,故有此名。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又称四面佛亭。建筑呈八角形,整体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楼层为两层,上层横额题为吸江楼,底层横额题为江山胜概。登楼远眺,大江南北美景,美景尽收眼底。江北碧野辽阔,纤陌纵横,一望无际,江南青山青山,连丘叠叠。此外,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若夏日清晨登楼观日出,别具风味,一直为游客所称赞。
在吸江楼西不远处,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绿竹幽林掩映了一个叫别峰庵的四合院。别峰是指该岭不同于焦山山顶的主峰(东峰和西峰)。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书,因此别峰庵闻名。别峰庵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谁为指南?回头看知识,原在别峰庵。明人章诏又有诗云:竹密凝无路,云开忽到门。转望诸院子,独见一峰尊。”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北侧有三间小斋,天井里有一个花坛,两棵桂花树,修竹数竿,环境优雅幽绝。这里是清明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世称诗、书、画三绝。现在过道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的横额,当年郑板桥手还留在门上?为什么室雅要大,花香不多的对联,面对这一幕,缅怀书屋的故人,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由此向西,经百寿亭婉转南下,到达焦光三拒绝出仕的三诏洞。据说焦光(先)弃官隐居于东汉末年。焦光学术深厚,精通医学。他生活贫困,衣食简单,以樵柴为生,全年为周围渔民诊治。汉献帝刘协曾三次要求焦光出山当官。他不想与腐败的法庭同流合污。他被称为三圣不起;为了纪念隐士,后人称这个洞为三圣洞,将樵山改为焦山。
三诏洞,洞门面江,洞内塑有焦公座像,穿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拿着书卷,外表大方,坐在前面,形象生动。三诏洞西行,沿石级上行。半山腰有一个六角亭,是明朝天顺治时期建造的。亭名来源于李白攀登壮观世界的诗意。
登亭远眺,只见白水青山,江山风光汇聚于此,自然壮观美丽。亭柱上刻着三对对联。第一云: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第二云:支柱镇中流,此外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谁领大江秋;将焦山的风景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亭子旁千年六朝古柏,挺拔潇洒,像矫龙昂首,顶天立地,至今枝叶茂盛,苍翠葱郁,自成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