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庵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东街29号,因在马桥镇东街俗称“东庵”,据庵中一通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住持僧明性所立《万通庵募田碑记》记载,此庵原名“万通庵”,始建于元代。后寺院颓败不堪,当地人邀明性到庵主持,她发心重修,才募得十亩庵田以养寺僧。
万寿庵山门
万寿庵据载占地五分二厘,比丘尼界超曾任监院。现万寿庵临街民宅为山门殿,殿额上悬“佛历二五五四年”立“万寿庵”三字,内供弥勒佛与韦驮;后一间民居为大雄宝殿,殿额“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所题,大雄殿内供释迦佛,菩萨像均有精雕的红木佛龛供养。在大雄宝殿后为银杏小院,并环绕建有生活房三埭。2010年,万寿庵在当地信众的募资下进行了重新装修,庵墙一新,黄墙红柱黑瓦,加上清代银杏,庵虽小但独有古佛清灯之幽静,实为江南民居寺庵的一种特别形制。
万寿庵前院
这个庵很小,单层,三进,每进三间开面。从小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信箱,“万寿庵信箱”,铁皮的,钉在墙上。庵堂关着门,边上的烛台上插着两三根燃着的蜡烛。
万寿庵大殿
大雄宝殿,殿额“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所题,大雄殿内供释迦佛,菩萨像均有精雕的红木佛龛供养。
万寿庵有“二宝”,一宝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万通庵住持僧明性所立的石碑《募田碑记》,该碑曾被断为两截,现拼合一起,碑上字迹尚可辨认。碑文记载:此庵原名为“万通庵”,始建于元代,曾是河道交错,商旅过往之地。在立碑前数年,寺院已颓败不堪,当地人邀请明性到庵主持,明性发心重修,发愿作三年法事,诵八十一卷《华严经》,募得十亩庵田以养寺僧。石碑碑首为“募田碑记”四字,碑文上现在仍清晰可见 “大浦处其南通衢在其北旅行者于斯息”“八十一卷三载以未不论寒暑不论昼夜”等字句,碑中还刻录了大量募田者信众的姓名,其中有“上海县知县陈善”,碑文的落款为“万通庵住持僧明性撰,护关僧性元,坐关僧持函”,碑文左上角时间款识为“龙飞康熙叁十叁年岁次”字样。现古碑立于大雄宝殿右侧墙角,保存尚为完好。
另一宝是三百五十年的古银杏,在大雄宝殿后的小庭院中有一棵雌银杏,该银杏树当与古碑同一时代,可能就是康熙年间(1662-1722)明性重修万通庵时所植,现在该银杏仍枝繁叶茂,白果累累,已有十多米高。该古树被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列为古树名木一级保护,名列上海市第120号。2003年12月被列为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
万寿庵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东街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