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第1张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第2张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本文简要概括了隐喻文化在皇家建筑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以及在各地民居建筑装饰中花样繁多的应用,表现统治阶层祈求江山永固、广大百姓祈求合家幸福、人财两旺的普遍心理。

  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即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种目的性即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即是“器”。
  隐喻的认识以文化为依据,隐喻的成果以文化为载体,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因此,隐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类对隐喻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的认识转变,是基于人类对其中文化信息的日益关注的表现。
  隐喻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利用谐音或其他表现形式给事物赋予一种特定的寓意。例如用苹果和马鞍来喻“平安”。有时不借助谐音,例如给新生儿挂金锁,以求锁住他的性命毋使夭折等等。
  隐喻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模式有些会失去它们本来的力量,这可以用“老化”来形容。由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隐喻一般让人易于理解,可称之为公用隐喻。由建筑师自己把一种形态作为某种深意的隐喻,则是一种私设的隐喻。尽管这种隐喻也许带有某些人们共同经验的成分。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传递下来。
  自诩真龙天子的皇帝把建筑的隐喻做到了极致,简直是乐此不疲。所以中国的宫廷建筑中处处有隐喻文化的痕迹。如果说封建统治者玩物丧志,这大概也是一种玩儿法。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我们有时候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自汉以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喻为紫微。为佐证这个说法紫禁城内设有七颗赤金顶(分别是五凤楼四颗,中和殿、交泰殿、钦安殿各一颗),喻北斗七星。有七星在此,谁能说不是天上宫阙!
  紫禁城宫墙的四角各建有一座造型奇特、风姿绰约的角楼。整座建筑以多角、多檐、多山花、多屋脊著称,屋顶参差错落,屋角飞动,造型玲珑空灵。其中九粱、十八柱、七十二脊,均为九的倍数。九在中国古代为阳数最大者,历来为帝王们所青睐。这种构思,不仅充满了皇权至上的象征意义,也为紫禁城平添了无限神韵。
  故宫主体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被称为“前朝”。这是封建帝王举行盛大典礼和行使统治权力的主要场所。后一部分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被称为“内廷”。
  “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合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
  故宫金水河的走向,在武英殿前、太和门前和文华殿东侧形成三个弓背形,而三组金水桥恰如搭在弓上的箭,取“坐北镇南”之义。无独有偶,颐和园东宫门外的御河也呈弓背形,虽不指向南方,却仍不失对外震慑的用意。
  太和殿殿顶正脊上高3.36米的大吻,是我国明清时代宫殿脊兽中最大最重的艺术品。“螭吻”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一个,由于这一龙子生性好吞、好望且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喷水镇火之意。各条岔脊上的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均称垂脊兽,清代建筑根据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故宫太和殿是最高等级的殿宇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在殿内有72根大柱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也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太和殿前的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含有江山永固之意。月台上的日晷和嘉量,都是用来象征皇权的。
  殿内陈设也有讲究。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则象征着国家安定。
  紫禁城的主色调为红黄二色,据说皆出于五行的考虑,以示帝王的尊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有皇家存放书籍文档的地方,包括在黄琉璃瓦一统天下的故宫内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也用了黑琉璃瓦。盖因书籍忌火,而按五行之说黑色属水,取镇火之意吧。   故宫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两旁的宫殿总称为东西六宫,居住着当朝皇帝的很多嫔妃。东西六宫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但是它更多的是融入了自汉代以来所形成的《周易》阴阳哲学思想,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居住的是妃子。其功能可以从宫殿的命名上反映出来,比如说承乾宫,为什么叫承乾宫呢?就是所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妃子要顺承皇帝。所以说东西六宫的建筑它体现的是三纲五常,特别是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思想。
  出了故宫,再说说北京城。北京的城门是内九外七,喻三头六臂的哪吒。而北京城墙为什么缺西北角,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曾经有过多种解释。我国古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既然是天倾西北,筑城墙时避让一下方可显出敬天的诚意。这或许也是隐喻文化的产物吧。
  曾经有人测算,若将城墙的缺角补齐,则北京内城近似于矩形,而该矩形对角线的交点即其重心距离景山万春亭的顶子只有数米之遥。但若按照北京内城缺一个角的真实图形求其重心,则该重心恰与万春亭的顶子重合!这就是说景山万春亭不但是景观的制高点,还负担了挑起北京城重心的重任。
  北京城的平面分布基本是轴对称的,其对称轴今天叫做中轴。在正阳门前曾埋有石马一匹,地安门前曾埋有石鼠一只,孤立地看皆难解其意,但是把二者合起来就有讲儿了:十二地支中鼠为子,马为午,原来是北京城子午线的地标,也是北京的中轴线。若仅仅是两个普通石桩则可认为只是一般工程营造的技术标志或是奠基石,若一定要不惜工本弄出个艺术造型以便引出“地支”中子午两个字来,则当数隐喻文化的作品。
  在东便门以北的城墙外曾露出半个赑屃,人们一直以为这一定是驮石碑的赑屃,早已有之,筑城墙时不便移开,有一半就砌在城墙里。等到拆了城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城墙里什么都没有,城墙外露出的原本就是半个赑屃。考古人员由此猜测,西便门外应该有另外半个,结果在预期的对称位置果然找到了。所谓龙生九种,种种个别,赑屃喜负重,按我国古代的认识,大地是由赑屃承载的。那么此例的寓意是说,北京的城垣系构筑在一个巨大赑屃的背上,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相合,必然稳固。
  以上各例是皇家的玩儿法,至于隐喻文化在民间的存在,则更是花样繁多数不胜数。人们对于美好、吉祥、富庶、幸福的追求,又抽象为各种图腾图案,用会意、借谕、谐音、象形等手法表现出来,如“福寿双全”,常以蝙蝠、寿字组成图案;四季平安,则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来表现;万事如意,用卍字、柿子和如意来表示;子孙万代则是葫芦加缠枝茎叶等等。
  老北京门楼下的门礅儿分为狮子型、抱鼓型、箱子型等。其作用一是支撑,二是装饰,三是显示主人身份。无论形制、尊卑上都有区别,门礅儿最讲究图案的精细与寓意。拿抱鼓型门礅来说,寓意是通报来客的鼓,抱鼓型门礅儿应显示主人的文官身份。门礅儿最上方是呈卧姿一大一小俩狮子。狮乃“世”的谐音,大狮小狮即“世世同居”之意,而且小狮卧于大狮胸前,更显“父慈子孝”、“和谐美满”。在狮下方抱鼓正面,常刻有江崖海水图,山水间一只怪兽咬住似鼠样的一只动物,象征以正压邪、家宅安宁。抱鼓的两侧(鼓面)则雕有蝠(福)、鹿(禄)、桃(寿)和穗(岁)、瓶(平)、鹌(安)等图案。在抱鼓的枕托之下,一束飘带缠绕着一卷家书,寄托着主人盼望佳音频传、好事不断的美好心愿。
  安徽黟县西递村村口有一座三间四柱五楼造型精美的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表彰曾任胶州刺史和长沙王长使的西递人胡文光而建,据今已有四百年历史。从高处俯瞰西递整个村落的形状仿佛一条从东北驶向西南的大船,而刺史牌坊恰象是高耸的桅杆矗立在船头。船形村落的形成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古代村民依山形水势有目的建造而成。
  徽州民居的庭院构思独特,民居内部以天井为中心,房檐内倾,雨水可以顺着四个檐角注入天井,这被当地居民称为“四水归堂”。象征财富的汇聚,寄托了徽州人的美好愿望。
  作为居住建筑的一部分,装饰装修则是普遍的现象,不过是依家庭地位、经济情况的不同,有的简朴一些,有的则琳琅满目,极尽能事罢了。
  西递村的大夫第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徽州古代官宅建筑的代表,大夫第的主人胡文照曾任河南开封知府。大夫第正厅的木雕隔扇上雕有冰裂纹,再在冰裂纹上点缀几朵梅花图案,这就寓意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以鼓励后人求学上进。
  同样是在西递村的旷古斋,前厅正面有长条桌案一张,桌上右侧摆放花瓶一只,左侧则置着一方古镜,中间是一只古色古香的自鸣座钟,象征主人一辈子平平静静的生活追求。这样含义深远的室内陈设,在徽州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规范。
  贵州省安龙县新安镇,街道两侧,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古民居、古店铺。所有木结构穿斗式古民居的挑檐枋,都整齐化一地做成“象头形”。传统民俗认为,“象”与“祥”音近,“大象”即“大祥”、“吉祥”。象头形挑檐枋高高在上,寓意“吉星高照”、“祥从天来”。象被一些宗教界人士视为神。印度教中有位“象头神”,被认为是把人和象的智慧汇集于一身的“智慧神”。凡想事业有成,必先礼拜“象头神”。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普贤”骑白象,司“理德”,为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与骑青狮、司“智慧”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并称,皆为“吉祥如意”之谓也。
  大门门簪即门当户对中的“户对”(也俗称“打门棰”),或雕刻太极、八卦,或雕刻牡丹、葵花。民俗认为,“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八卦是派生万物之本源,房东做生意,能收“一本万利”之效。牡丹象征富贵,葵花象征多子,刻在门簪上,求的是荣华富贵、多子多孙。有的人家,在门楣上钉扇形木匾,或雕刻扇形窗棂,意为“积善人家”、“为善最乐”。
  兰州民居的四合院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反映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大门内有门道。门道尽头有屏风门数扇;有的则立大屏风一扇,上绘狮子滚绣球,当作镇宅神,称为太师(狮)图,绘有大狮子与幼狮嬉戏的,则称“少师(狮)图”,皆有避邪致瑞的意思。有的则砌一道照壁,砖雕吉祥图案。实际上这些附属建筑起着隔断路人视线、阻挡风沙的作用。其后山墙设有青砖砌就的土地龛。龛下开花池,栽植翠竹数竿,寓“竹报平安”之意。
  建筑装饰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吉祥寓意。如龙纹是专用来象征皇权的,所以建筑制度限定只有帝王之家才可运用,庶民是绝对禁用的。又如飞椽头(又称椽飞,飞子)用的“万”字,椽头用的“寿”字,加在一起称为“万寿”,寓意长寿。如飞椽头用“万”字,椽头用“蝠寿”,则寓意为“万福万寿”。再如画牡丹和白头翁鸟,寓意富贵到白头;而画博古,则寓意主人有文化、有才学、博古通今不同于凡俗之辈。画灵芝、兰花和寿石,寓意“君子之交”……。彩画纹饰含有吉祥寓意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图案绘画主题鲜明,构图巧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各个宅主人对幸福、长寿、喜庆、吉祥、健康向上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民间建筑装饰,不循官式建筑装饰程式化、图案化的建筑形式和装饰方法内容。而且建筑装饰者又多是当地民间的艺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建筑装饰中的隐喻不仅具有喜庆吉祥的含义,还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仔细品味,常会使人内心感到充实与喜悦,达到养目养心,心身健康之目的。在民间,人们祈求合家幸福,人财两旺的运气是普遍的,他们常采用这些相应的建筑装饰内容和形式来寄托美好的理想。祈求好运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正常心理。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隐喻文化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