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周、西汉、唐朝都曾建都于此,这里曾长期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也构成了西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蕴含。这在它的历史建筑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到西宁经停西安,都未能在西安驻足,后在节假日安排去了一次,西安的古城建筑风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正是像我这样的,“登其堂而未入其室”的人方能一语道出其特色。西安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它的城墙了,对于每一位国内外的游客来说,最先吸引你的、最先震撼你的一定是它的城墙,它是那么的雄浑,那么的独一无二。
现代的人如果想要去看皇宫是什么样子,最好去看北京故宫;如果想知道古代都城是什么样子,则要看西安了。西安的古城墙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当今规模最大的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向南北拓延的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全长约14公里。西安古城的大规模修建始于隋唐,唐代时候的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全长36.7公里,面积有84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后来历经战火洗礼,外城沦为废墟,唐以后基本就以皇城为限了。现存的西安古城墙是在明洪武年间在古皇城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据说,出于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西安城墙的修筑完全着眼战时需要,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建成后又历经了几次大的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又对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从而使这座历史名城重又焕发新采。
西安古城墙其实是一个古建筑群,城墙包括有四座城门,东面的长乐门,西面的安定门,南面的永宁门,还有北面的安远门。每门都由闸楼、箭楼、正楼三重门楼构成,除了门楼外,在城墙这个建筑体系中还有护城河、吊桥、瓮城、角楼、敌楼、女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整个城墙上仅垛口就有近6000个。敌楼设计得很精巧实用,不仅可以用来观测敌情,还可以利用马面、城墙,攻击攻城的敌人。垛口可以做射击和掩护之用。现今,这些已经全然失去了防御作用,却给观光旅游的人平添了许多乐趣和思古幽情。
西安古城墙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称。但细心的游客也许会发现,西安古城墙的四个角,东北角、西北角、东南角均呈直角,唯独西南角却呈半圆形,这里面其实蕴含了中华建筑美学的另一原则――按照传统的八卦和风水学要求,建筑物之间不能过于对称。像衙门、寺庙以及考究的居民住宅,前后门围绕垂直中轴线都会错开一点。也许正是这种“不对称美”的要求,使得古代建筑师们在设计城墙时对西南角“有意为之”,遂改为半圆形。当然对此也有不同说法。如地质工作者曾发现紧贴城墙西南角外侧有一条地裂缝平行于城墙通过,他们就认为当初建造城墙时,原设计方案为矩形,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现了这条裂缝,为确保城池结构的稳固,只好局部修改,躲过裂缝修改为半圆形。
说过了城墙,西安的钟楼、鼓楼也颇值得一提。西安钟楼是我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位于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始建于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公元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建筑呈正方形,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总高36米,面积约1400平方米。整体为砖木结构,重檐斗拱,是典型的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钟楼的设计极尽巧妙,首先是它的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结构,不仅考虑到了建筑外形的美观,而且有效减缓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其次是梁顶端的斗拱,更是巧妙地运用力学知识,形成均匀负荷;还有就是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与钟楼隔一广场相望的就是鼓楼,位于西大街,是现存全国最大的鼓楼。始建于1380年,比钟楼稍早,迄今已有629年历史,在清朝先后两次重修。建筑为高台砖基座,在基座中心建主楼,歇山式重檐三滴水结构。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西安城全景。
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筑的风采,城市的魅力,自然是无法用语言去穷尽的。多少次梦回长安,燃起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憧憬:再游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