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经过四年的考古发掘,中国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揭示了真面目。专家认为,上述遗址是宋代以来中国最高水平的皇宫观。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最近举行的大清宫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结合考古调查、勘探结果,与历史文献相比,专家组认定该遗址是中国最大、最高等级、最清晰的地层关系、最丰富的道教建筑遗址。

图为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教祖庭恢复沙盘: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原则,龙虎门、玉皇大厅、后土大厅、大上清宫的主要建筑和三清依山自南向北排列。

鼎盛时期规制宏大: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

大上清宫遗址由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西汉天师府向东行走一公里。泸溪河北岸,溪山环拱。

在现场,根据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原则,龙虎门、玉皇宫、后土殿、三清阁的主要建筑从南向北排列,与清代画家关槐绘制的龙虎山鸟瞰图一一对应。

走在上清宫的核心区域,是宋、元、明、清各时期相互叠加的地层遗迹,脚底是几百年来依然光滑如镜的御窑金砖。在寒冷的冬天和烟雨中,人们不禁想起了上清宫的鼎盛时期,两宫(上清宫、斗姆宫)十二宫二十四院的宏大规制。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图为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航拍道教祖庭遗址:大上清宫主楼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遗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原则,从南向北依次排列。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几千年后,一场意外大火被整体烧毁

鹰潭龙虎山的道教活动可以追溯到东汉和帝时期。据历代《龙虎山志》记载,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结庐炼丹,建造了天师草堂。魏晋时期,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还居龙虎山,建造传神坛。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召见20代天师张陈,将传神坛改为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将真仙观改为上清观。宋徽宗于崇宁四年(1105年)将上清观迁至今日遗址所在地,在政和三年(1113年)将上清观升为上清正一宫。

此后,大上清宫多次兴废。

元成宗于大德三年(1299年)将上清正一宫改为上清正一万寿宫,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大上清宫被兵乱破坏。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大上清宫。明朝多达七次修建大上清宫。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清朝康熙26年(1687年),康熙皇家书清宫牌匾,由此命名。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维护和扩建,于次年8月竣工,新建斗姆宫及其配宫,形成了两宫(清宫、斗姆宫)十二宫二十四院,不仅被称为江南最大的道观,也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民国19年(1930年),大上清宫因一场意外大火被烧毁,遗址从此尘封在地下。

出土文物垂兽于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皇家宫观建筑遗迹

近四年来,考古学家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对周边地区进行了3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调查和勘探,发现宋元至明清有29处遗迹。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庆在当天举行的大上清宫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说:我们找出了上清宫的基本布局,初步梳理了大上清宫周边道教活动的遗迹,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

宋代以来最高级别的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黄色和绿色玻璃建筑构件,使上清宫遗址披上了皇室色彩。大量出土的枢府瓷,由元朝枢密院定烧,专门用于皇室贵族或重要宫观,有效证明了上清宫的等级身份。徐长青说:明朝的御碑亭、清朝的雍正御碑亭和清朝嘉庆重建上清宫的石碑直接证明了上清宫的皇家身份。

江西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文物绿琉璃龙纹瓦当。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认为,龙虎山清宫植根于汉代以来形成的道教文化,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成为中国道教主流天师的祖先。大清宫遗址是宋代以来最高水平的宫殿建筑遗迹。它的时代顺序完整,规模宏大,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