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杜甫(公元712-770)字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学儒学,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着十年左右的清狂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赏识皇帝,但没有得到官职,在长安困了十年,生活艰辛。四十四岁时,他成了左卫率府周曹参军的小官。今年,安史之乱起,杜甫流亡一段时间,被俘拘留长安。757年,长安奔凤翔,肃宗李亨给他左拾遗的职位,很少,贬华州司户参军。四十八岁以后,他弃官入蜀,漂泊西南,曾挂检校工部外郎的职称,曾在成都建草堂,但不久居五十七岁离蜀,漂泊湖湘。五十九岁病死于湘水舟。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他的生活也很坎坷。他以严肃的态度,经历了唐朝从全盛时期突然崩溃的巨大变化。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们在混乱中的痛苦和渴望,并将这些融化成不朽的诗歌。他的诗是痛苦中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歌史,而杜甫则被尊为诗歌圣人。唐代有1445首诗,包括《杜工部集》。

杜甫秉承特殊的佛缘,一生致力于佛教。喜游寺拜访僧侣,求法参禅。他曾在五台山学习佛法,与京师大云寺的赞美人有着深厚的契合。杜甫诗中有几十首关于佛寺的题诗和谈禅说佛的诗。诗人杜甫崇拜儒家思想时,也虔诚地崇拜佛教。他的佛教诗歌也包含了般若思想。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情感非常突出,但在世界生活的困难和麻烦中,也经常发芽出生的情感。

杜甫非常喜欢禅宗。 夔 府咏怀诗中有句话: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双峰是指禅宗四祖道信居住的湖北黄梅双峰寺。七祖禅是指北宗七祖普寂的禅法。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北宗禅的崇拜。

杜甫写了很多佛诗,现在是赏析。

游龙门奉门奉贤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沟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服冷。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闻晨钟的欲觉,发人深省。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诗中的龙门是指洛阳的龙门石窟,奉贤寺是唐代龙门石窟中最大的石窟。招升是指寺庙。虚沙是自然界虚隙中的声音。天阙是指高耸入云的阙塞山。

开元二十四年后,杜甫游洛阳龙门作诗。整首诗的大意是:我去奉贤寺欣赏,住在寺庙的佛教环境中,从深谷发出阵阵声音,让人感到空隙来风,月光寒冷,银辉洒在森林里,更显安静的气氛。阙寒山高耸入云,仿佛接近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晨钟清音,传入耳边,不觉醒,更让人深省佛理。这首诗平淡自然地勾勒出诗人夜宿奉先寺的乐趣,由景生情,由色悟空。

二是望牛头寺: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

春天浮天外,天河宿殿阴。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白天没有传灯,布地上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头看不住心。

这首诗是杜甫游四川梓州邓县牛头山鹤林寺。《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莲池,池底布金沙。不住心:犹无住心是指空静禅心。这首诗以牛头山闻名,即通过写牛头山风景来表达诗人对禅居修行生活的向往。牛头山禅寺幽静超尘脱俗,高于天外,与天河相连。后二联写牛头山禅师无论白天黑夜传灯布道的功德无量,表白自己不做狂歌,也实现了无忧无虑的愿望。这首诗大多直接用禅语入诗,很有禅意。

三是山寺: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

麝香石竹,鹦鹉啄金桃。

诗人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乱水过人,悬崖置牢。

上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参观麦积山,写下这首游寺诗。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部,麦积山石窟建在悬崖上。诗的首联写的是麦积山的山形及其荒凉。以秦州生产的花鸟安然自得、睡而不惊的情态,点染山寺幽静,游客少,余僧少。秦州秋天多雨,山间流水纵横,登山者必须寻找能通过的浅流。悬崖置牢句描绘了麦积山石龛开挖工程的艰险。晚上,末联写诗人登上山顶,只见秋光艳丽,四野风光,尽收眼底。

杜甫的《山寺》诗是我国现存古典诗歌中最早咏麦积山的诗,弥足珍贵。

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离蜀入湘,游岳麓山。正是马祖道弘法的时候,诗人写了一首长长的禅诗《岳麓山道林二寺之旅》,是杜甫晚年写的湖南纪行诗之一。岳麓山位于长沙县西南部,山顶有岳麓寺,山下有道林寺。这首诗的主题是写第二寺景观的胜利,引发了在这里结婚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佛地宝山的向往。

杜甫的佛教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游修觉寺;上兜率寺;上牛头寺;上人茅寨;向文公致敬;赞美上人;宿赞公房;向真正的寺庙禅师致敬;太平寺泉眼;大云寺赞美公房四首歌;赞美上人;法镜寺:给蜀僧卢丘师兄;禅师屋壁;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大觉高僧兰若;望兜率寺。(文/新浪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