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毗卢寺壁画与甘肃敦煌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并称中国现存四大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天宝年间,毗卢寺始建。1200多年的时光磨砺,仍无法抹掉毗卢寺内那些壁画的风采。今日毗卢寺,偏居河北石家庄市郊,名气不小,仍存留静谧与神秘。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第1张

毗卢寺壁画属佛教水陆壁画,是研究佛教水陆仪轨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但是,历经几百年的自然风雨、世事变迭,曾经鲜活亮丽的壁画,颇多残损,妥善的保存、修复、补遗、传承,成为要务。

毗卢寺水陆壁画

姚淑龙历时十载,依原貌、原比例、原技法绘制了毗卢寺全堂六壁十彩壁画,完成了毗卢寺水陆壁画摹本,使壁画再现原有风采。2015年原毗卢寺壁画在台湾佛光山展出,星云大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姚淑龙复原临摹壁画的工作“功德无量”。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清同治年间,毗卢寺大殿漏雨,门口两侧的壁画部分损毁。姚淑龙查阅了很多专业资料,请教了国家文物局专门研究水陆画的戴晓云,最终确定了复原方案。姚淑龙按张大千先生临摹敦煌壁画之法,在严格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补绘残缺部分。为此,他每年要去两次山西,进深山、寻古寺、摹古画、查文献。

姚淑龙认真临摹壁画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第2张

10年间,姚淑龙用传统壁画的技法,反复临摹了毗卢寺六面墙的全部壁画,共28块,200多平方米。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姚淑龙说:“现在学院派很多都是西方绘画理论,讲究红绿黄三种颜色不能同时出现在一幅画上,觉得太俗。但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就是能够把这三个主要颜色运用得特别大气协调,历经几百年沧桑岁月,依然美丽脱俗。”

刚开始,姚淑龙用了国画色,但是,怎么也调不出毗卢寺壁画色彩的神韵,最终他选择了矿物质颜料。矿物质颜料特别贵,最贵的佛头青,仅颜料这一项,就花了20万元。

而画中人物金色的铠甲、饰物,就用到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项传统技法——沥粉贴金,需要用到大量金箔。相比西方壁画,东方壁画是立体的,就是因为用了沥粉技法。沥粉贴金是最后一道工序,当时姚淑龙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到底做不做,也曾经很犹豫。后来,姚淑龙看了一些学院派临摹、修复的传统壁画,深感遗憾,因为其中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于是,姚淑龙决心哪怕借钱也要沥粉贴金,用真金箔,“坚决不糊弄,好东西才能出来好效果。”

临摹的壁画局部和临摹工具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第3张

情怀毗卢寺 十年磨一剑

姚淑龙做到了。在继承中创新。在临摹绘制这些壁画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更好地承袭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一些技法已经失传,只有靠姚淑龙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着去实现、去创新。材料买回来如何按照配比调成适合的胶,如何用调好的材料对壁画进行上色,如何进行沥粉贴金,说起来简单,但都特别费工夫和心力。姚淑龙反复做实验,记录每次配比数据,有时候晚上梦中突然有了个想法,马上起来做实验,经过不断尝试,他终于掌握了这项已经失传的工艺。

姚淑龙临摹的壁画色彩艳而不躁,人物形态生动、发丝根根分明,见过他临摹壁画的业内专家,都忍不住叫好。不过,姚淑龙自己还是认为他的临摹作品只达到了原壁画作品的“六成”。“我只是静下心来作画,而古代的工匠们是用生命作画。这中间差距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