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落,以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命名。从远处看,它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连续500年,村里有75座古建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全村有594户2250人,其中85%是杨姓,据说是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高墙灰瓦检查屋

古村民居多为二为二层穿斗式木质建筑,四面铁桶一般环绕着高高的风火墙,俯瞰如一颗印的形状,称为一颗印。屋顶从四围成比例向中心斜成小方形天井,能吸收阳光和空气。老房子建在山脚下。虽然每个家庭都是相对封闭的,但只有狭窄的窗户,外人不能擅自进入,家庭火灾不会影响邻居。可以说,它是防风、防火和防盗的。由于其特殊的封闭性,它被称为检查屋。

村庄的青砖和瓷砖反映了绿树和青峰,在蓝天和白云下非常古典和美丽。马头墙高耸,雕刻的窗户精致,风景如画,隐藏在雪峰山的南麓,八卦小巷让人们不敢贸然进入。从远处看,整个村庄的布局类似于五瓣梅花,以五通寺为中心,五条小巷将村庄分为五个社区,石巷纵横交错,曲折而深。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检查屋具有明代江南风格,既有元湘侗家风情。每个检查室都朝南,墙基约1米,大青砖8米墙顶,覆盖鱼鳞瓦,呈现江南式高檐牙。门按墙刷白石灰,仔细描绘花鸟山水人物。跨越门槛的是天井,大厅里挂着更多的木匾,上面写着清白家风、书香世界、耕读传家等字样。颜色已经分不清了,但骨子里的高贵气质依然存在。古宅地面很光滑,听说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而成的三合泥。虽然是普通的房子,但是门窗隔断的扇子看起来并不差,大厅和栏杆的雕刻也很巧妙。凤凰穿牡丹,喜上梅梢,桃园结义,八仙过海,都寓意吉祥,家家户户图案不同。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村中央有两个池塘,叫做红黑鱼塘。左边的池塘被用来养观赏鱼,所以它被称为红鱼塘。右边的池塘被用来喂食鱼,所以它被称为黑鱼塘。这两个池塘与村里的排水系统相连,是村里排水系统的水库。鱼塘在清朝嘉庆末年开挖,600多年后没有被破坏。

关西门最好的家风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高椅古村落的每一栋老房子都是一本无字书,一旦打开,人们就会进入悠久的历史和尘土飞扬的过去。一代又一代的土著人穿梭于这样的历史中,生活繁衍,平静地过着他们的烟花生活。

杨氏是威远侯后,祖先高贵,后代富商多。他们的检查室里有明代的大皮箱,明清时期的太师椅和雕花床,清道光时期的樟木神龛,上面的浮雕至今栩栩如生。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杨氏古宅门楣上有关西门第、清白家声等字样,不仅是精神志向,也是祖先的庭训。这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祖先杨震。杨震是陕西华阴人,被称为关西孔子。耿介一生都是清正廉洁的。他曾警告后人要清正廉洁。因此,后人悬门弘扬祖德,用自省激励孩子学习进步。

村里有两种生活习俗,一种是4月8日吃黑米,另一种是9月28日玩诺堂戏。黑米用乌叶榨汁,用糯米煮熟。4月8日,家家户户做黑米,买美味佳肴,带女儿回娘家做客。诺堂戏流传了200多年,起源于消灾纳福、驱邪赏神的原始歌舞。它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每年9月28日起,它在五通寺上演三天三夜。

云山四壁一水烟

村前的水横流,和朋友一起放轻舟。好利用江天月,摇船柳梢。这首题为《月夜划船》的古诗,是清代村民吴天聪题咏的高椅风光。这里的水是温顺的巫水,原本是水陆交通枢纽。巫水河一路跑来跑去,调皮地转了个大弯,把高椅村抱进了温暖的怀抱。水上有渡口,船来往往,鹅鸭嬉戏,孟营山对岸。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当蓝天像洗涤阳光明媚,巫水河清澈见底,卵石生苔藓,游鱼自由,乘船自横,青山如黛抬头,草烟端叫,渡船吱吱作响。巫水河下游是洪江,注入元水,类似沈从文的湘西风情。

有山的风格和骨骼作为线条,水的灵活性是湿润的。高椅村的人们看着风景如画,吃着美味的鱼和虾。即使在泥墙上,他们也不会忘记放几盆向日葵或指甲草作为装饰品。随便唱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们有权在耕作和阅读后休闲。巫水码头旁的两根大柱子上有一对对对联,上面写着四壁云山合画,一江烟雨富诗,这是对眼前风光的咏叹调。

保存完好的侗族古村落

巫水河是滋养高椅村的母亲河,听过太多高椅人的爱与悲伤,笑与歌,也承载着他们的憧憬与期待。会同县遵循看山、看水、记乡愁的理念,按照活村、原保护、产业支持、文化挖掘的原则,全面实施文物保护与维护、村环境综合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保护新村建设、交通条件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传统村管理创新、产业支持扩张建设等子项目,保护高椅古村落不走弯路,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