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奇葩。它独特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古典园林突出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类型之一。它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和熟练工匠的勤奋和智慧,包含了儒家、佛教、道教等哲学、宗教思想、山水诗歌、绘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在中国古代园林中,树木和花卉的处理和安装注重自然的表现。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和娜娜垂在岸边,桃花盛开,甚至树枝自由弯曲。花在它们的形状和上帝面前芬芳。它们的意义和环境非常注重表达自然。
道教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认为这种境界是最高的美。这就是中国园林美学中极其重要的意境的起源。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决定了中国风格的花园不会是展示炫耀的地方,而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交流的对象不是世俗世界,而是自然更本质的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精神不仅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精神。
园林中的天人合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个造园理念讲究以造化(自然)为师,以自然天为最高美。
第二,园林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强调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原有园林建设。园林中的人工景观也应与整体氛围相协调,既符合自然趋势,又符合社会原则,避免人工穿凿。
第三,园林建设主张法律与不可能的统一。园林建设是有法的,但也不可能。法律是规则,不能是创造。不能有法律,不能有法律,死法。
第四,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与宇宙的精神、神和道相连。
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对联云:清风明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借风借月,观水观山,人与自然,多么亲和。这种亲和力是基于人们的同理心。苏州沧浪亭有一对对联。联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有情。不仅同理心,而且同理心。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成为智慧的象征,山成为仁德的象征。
在中国人看来,人们之所以能从自然中找到知己,是因为人与自然的本质属于一个本体——道,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使中国园林创作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亲和力,让人感受到风景,实现场景的融合。其丰富的自然意境给人以启发和遐想:看烟波浩瀚,思考意境,感受力量。
移天缩地,在于君怀。除了世界,不要开幻境,让人们在有限的花园里享受无限的空间。虽然在花园里,但似乎在真实自然的山川中,使得修竹竿、数竹笋和风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有伴。
从观赏夕阳、孤雾、秋水,进入天高地回,感受宇宙无限的幻境;从凝聚山脉、吞咽长江、浩瀚无边的意境中升华为先忧后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是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从无限到有限,实现自我感受和兴趣的自然表达。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性化的自然和自然人性在中国园林创作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