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屋顶材料分为釉面和陶瓷瓷瓷砖。普通陶瓷瓷砖又称布瓷砖,质地粗糙,吸水性强,易漏雨。釉面光滑,不吸水,防水性能好,可保护木结构房屋。
琉璃一词诞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中国。它最初的代表性颜色是蓝色。除了现代的蓝色,琉璃还包括红色、白色、黑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在高温下使用各种颜色釉并燃烧的釉面瓷砖被称为釉面瓷砖。
琉璃瓦采用优质矿石原料,经分粉碎,高压成型,高温烧制。它具有强度高、平整度好、吸水率低、抗折叠、抗冻、耐酸碱、永不褪色、永不风化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工厂、住宅、酒店、别墅等工业和民用建筑,其造型多样,釉色简单多彩,环保耐用,深受建筑师的尊敬。
中国古代琉璃瓦的使用历史:
瓷砖的发明是西周建筑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单状态进入了一个相对先进的阶段。瓷砖制造技术是从陶器生产开发出来的。根据考古发现,在西周早期,瓷砖仍然相对较少,可能只用于屋顶、沟渠和屋檐。到西周晚期,瓷砖的数量更多,一些屋顶已经铺满了瓷砖,瓷砖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出现了半瓷砖。
在春秋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反半瓦当和全瓦当,说明瓦已广泛应用于宫殿。
战国时期,宫殿建筑有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
琉璃瓦出现在北魏。
唐朝时,琉璃瓦比北魏时期多。长安宫出土的琉璃瓦多为绿色、黄色和蓝色。然而,当时出土的琉璃瓦数量少于灰色瓷砖(普通白色瓷砖)和黑色瓷砖(绿色瓷砖),可用于屋脊和檐口(即所谓的谓的边缘切割)。此时,屋顶主要为灰色和黑色气缸瓷砖,或黄绿色边缘切割。
宋代屋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建筑外观趋于华丽。
明代琉璃工艺水平大大提高。早期的琉璃瓦是用粘土做的,明代的琉璃瓦是用白泥(高岭土、瓷土)做的。烧制后质地细腻坚硬,强度高,不易吸水。琉璃砖和琉璃瓦的应用也更广泛。不仅坯体质量高,而且预制装配技术、色彩质量、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北宋和金代的宫殿都是绿瓦。当时很难烧黄瓦。随着技术的发展,宫殿建筑琉璃瓦的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唐代最高层次的建筑是用绿色琉璃瓦剪边和黑色瓦顶;北宋演变成主楼,主楼是绿色瓦,次楼是黑色瓦或绿色灰色瓦;进一步,宫殿用绿色瓦顶,南宋使臣说比汴京更奢侈;元代开始出现黄色琉璃瓦,主楼用黄色瓦,次楼用绿色瓦或灰色瓦;元代早期继承,主楼铺满黄色琉璃瓦,次要建筑为全绿色瓷砖或黄色瓷砖绿色玻璃切割边缘;到明末清时期,黄色玻璃瓷砖并不罕见,宫殿建筑基本上变成全黄色玻璃,形成金色风格。
中国古代使用琉璃瓦颜色的等级限制:
金、朱、黄琉璃瓦:用于皇宫、陵庙、贵族宫,如北京故宫、明十三陵等。
绿色、青色琉璃瓦:用于王府、百官第宅,用于祭祀建筑,如天坛祈年殿,屋顶铺纯青琉璃瓦,象征青天。
黑琉璃瓦、紫琉璃瓦:多用于藏书楼或帝王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普通人只用这种颜色。
琉璃瓦的颜色不同,因为釉料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铁釉将烧成黄色琉璃瓦,氧化铜釉将烧成绿色琉璃瓦,氧化钴釉将烧成蓝色琉璃瓦等。
紫禁城规定使用琉璃瓦的颜色。五行中的五个元素代表一个方向和一种颜色。
黄属土,土居中,帝王居天下,所以紫禁城绝大多数屋顶都是黄色的。
根据阴阳五行的说法,东方属木,青色,主要生长,所以屋顶上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这里是年幼的皇子孙女学习成长的地方。
而北方属水,主黑,所以神武门内东西大房使用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