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哈尔滨地藏寺的前身叫慈云庵,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321号,始建于1936年,伪满时期被江上军司令部占用,另择今址重建寺院并改现名,为尼众寺院。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规模宏伟,另有瓦房五间,草房五间,砖房七间半,面积共848.28平方米,属于中国民族传统建筑风格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第1张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历史

这所尼庵是一座铁盖、砖墙、别致的建筑。是由一位笃信佛教的富有居士鲍姓老太太施舍资助的。建成当时,庵中曾住有尼僧八人,监院教圆乘。因为她出身于吉林省扶余县蔡家沟慈云庵,所以也把这里命名为慈云庵。距慈云庵以东三华里,还有一座较大的寺庙观音寺,寺内有比丘多人。由于该地师这样一个环境,当时那一带的居民群众信仰佛教者颇多。

1943年,即伪满康德十年,由于日本军事上的需要,日本海军司令部强占了这块土地,修建兵营。迫使慈云庵尼僧从江北 搬迁到江南顾乡屯栖身,地点在现在的道里区建国街二十六中学右侧一带。这里当时还是人烟稀少一片荒芜的土地。这时监院圆乘已出走,到北京圆觉念佛堂去了。留下的尼僧就由原来慈云庵的副司普如率领尼众在这片荒地上盖了三间一坡水德小草房,庙名致叫地藏寺,普如当了监院。直到1945年9月3日祖国光复实行土地改革以后,哈尔滨周围各县的尼僧有一部分投奔哈尔滨地藏寺来。由于人员剧增,使这座小庙显得拥挤不堪,宿舍都发生了困难。所以监院普如带领大家拣砖又盖起五间平房。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尼僧们的住宿问题。从1947年起,众尼组织起来参加纳军鞋底,纺麻绳、选火柴杆等劳动。生活上基本达到了自给自养有余。

到1949年,在庙尼僧已增加到42人。当年九月间,用庙上的积蓄,以及僧众,居士们的乐助布施,集资修建起五间大屋。屋内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左右是敏工、道明二位尊者。像都是黄铜铸造的。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庙内尼僧,除了佛事,过正常宗教生活外,大部分参加了各项生产。如此众多的尼僧,不能没有组织领导,所以大家遵照惯例,通过选举产生,组成一个有九名成员的寺庙管理班子。普如任主持;安然任知客;湛然、戒明任维那;净澍任纠察;铭一任典座,净芳任买办;圣志任殿主;妙音主管生产劳动。这样,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愉快的过着宗教与劳动生活。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第2张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了,当时赶制军服任务很重。在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办起了一个被服厂。由街道上的马大娘和市妇联的同志作技术指导,被服厂正式投入了生产。当时在庙尼僧42人中除了8名年老体衰者,其余34人全部参加了被服厂。由于大家的齐心努力,勤奋劳作,终于保质保量地超额完成任务。当时曾被评为市级的模范队和区级的优秀小队。参加生产的34名尼僧中,有2人被评为市的特等劳动模范;13人被评为一等劳动模范;4人被评为二等劳动模范。共计有19人当选,占尼僧的半数以上。

1950年秋,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被服厂的基础上,成立起一个三学服装店。由大家集资购买了五台缝纫机。这个服装店在经营作风上与众不同,她们什么活都接,有活就做。不仅做各式的服装,也拆洗行李,缝旧补破,总之,来者不拒。这样一来,名声大振,回头顾客越来越多,服装店也越办越兴旺,收入也很可观。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地藏寺尼僧集体参加劳动生产在全国宗教界是较早、较好的一个典型。1960年,国务院宗教局何成相局长带领全国各宗教组织负责人来哈市参观时,曾到地藏寺参加检查。参观了这个砂纸厂的生产全过程。他们对由尼僧创造出来的砂纸生产自动线特别感兴趣,给以很高的评价。这条自动线,是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和援助下,自己动手建立起来的,它的生产效率比手工生产高34倍。

1961年,随着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这里也发生很大的变动:砂纸厂转移到道理九道街;地藏寺院内厂址由一个食品酿造厂取代。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66年。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第3张

后经历史流变,地藏寺经历了几番风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各教派相继恢复正常的宗教生活。在宗教局和宗教协会的慈悲爱护下。原地藏寺尼僧的宗教活动场所也将要复建。恢复。我们怀着渴望的心情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

2016年哈尔滨地藏寺重新修缮

黑龙江哈尔滨地藏寺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