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6月初,在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有着160年历史的古戏台上,11本经典南戏剧目轮番上演,并通过网络直播参加第十四届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第1张

此事引发众多市民对古戏台的关注。目前,温州古戏台的数量、分布以及现状如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具体分布:

西边多东边少、山区多沿海少

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以周姓为大姓,是典型的氏族聚居村,其先祖迁移到此已有900多年。该村现存传统古民居多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所建,以各种院落式布局为主,部分古建筑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

该村周氏祠堂有一座古戏台,至今已有160年历史。该戏台坐南朝北,方形平面,高度约7米,台面铺设约8米×8米的厚杉木板,清代建筑风格;前台柱阳面刻楹联“扮演就千古兴亡胜负妆点出百年离合悲欢”;后台柱阳面刻楹联“布武修文宛然经济嬉笑怒骂俱是文章”;戏台屋脊还塑有二龙戏珠、葡萄松鼠纹、戏曲人物、花卉纹等,古香古色。

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温州市这样的古戏台现存541处,总体分布“西边多东边少、山区多沿海少”:鹿城区16处,瓯海区30处,龙湾区5处,洞头区11处,乐清市29处,瑞安市50处,平阳县37处,苍南县37处,泰顺县22处,文成县68处,永嘉县236处。

温州市古戏台按照海拔划分:位于200米以下的占据绝大多数,有332处;200米至500米的有135处;500米至1000米的有74处。其中,永嘉县界坑乡黄岙头村的金氏宗祠戏台海拔最高,为894米。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这些古戏台大多位于村落宗祠里,其次位于庙宇中,只有少数位于特殊的建筑如众厅、民居之中。这与温州的村落聚族而居,往往通过宗祠里的戏台演戏增强宗族凝聚力有关。

戏台风格: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第2张

明代注重风水,清代讲究精致

普查资料显示:温州古戏台建筑风格的形成历经宋元、明清两个历史时期;温州现存的古戏台多为清朝重修或重建。

宋元时期,是温州戏台风格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戏台传承了较多宋朝的建造风格,用料粗大,较为古朴。

明清时,温州古戏台进入发展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戏台一方面延续前朝的建造风格,另一方面融入了温州地方特色和周边地区的建造风格,还吸纳了西洋建筑风格。明代注重风水,戏台所在的宗祠或庙宇,多处在背山面水、水口收藏之处。如文成县黄凤垟王氏宗祠戏台,周边翠峰连绵,当地有名的龙溪从王氏宗祠前方流过,可谓风水宝地。清代审美要求趋向纤细、精致,戏台在细节装饰上讲究逢木必雕,多饰彩绘。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此外,温州周边地区,如南面的福建,西北面的丽水、金华、衢州等地,由于人口迁移、木匠师傅流入等原因带来当地的建造风格,为温州古戏台注入了一股新风。普查显示,泰顺县、文成县等地经常会请丽水、金华、衢州等地的木匠师傅前来造戏台,他们带来温州以北地区的建造风格和工艺。泰顺县古戏台牛腿的做法就与金华、衢州等地较为相似。

建筑用材:

用杉木做台板,有利于声音共鸣

温州人爱看戏,也爱演戏。古戏台作为传统戏曲演出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是温州戏曲繁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瑞安一些村落遇到喜庆节日,就请戏班在戏台上演戏,一般唱三至五天,多则七天半月,下午一场,晚上一场,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自发地形成集市贸易场面,家家户户还邀请亲友前来看戏,好吃好喝招待,整个地方过年似的,热闹异常。

“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丛书”中的《温州古戏台》执行主编黄慈帖曾调查走访温州市大部分古戏台。她在《温州古戏台》中提到,温州古戏台主要以木结构为主,不仅因为木材取材便利,还有声学上的追求。如温州戏台台板以杉木为主要材料,有利于增加台板与穹隆间的共鸣,用屏风分隔前后台,可以防止音响的“后泄”等,颇有艺术考究。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第3张

“温州古戏台太美了,需要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黄慈帖说,与雕饰精美的古建筑一样,温州古戏台的装饰随处可见,最为常见的是雕刻和彩绘,题材多为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瑞禽祥兽、四季花草、文字纹等。如瓯海区水碓坑十二宫戏台绘有“按图索骥”的场景,还有类似苏式彩画,书写“古文新义”“古文六种”等古书图案;永嘉县北溪杨氏宗祠戏台除了传统纹饰外,还写有大量唐代著名诗人描写女性或借女性抒发感情的诗句;瓯海黄山宫戏台、洞头东沙妈祖宫戏台和文成文坑太阴宫戏台等布满了缤纷的彩绘。

温州的古戏台还有一个特点,常常可见蓝色玻璃的大量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温州已与外国交往频繁,也反映了温州工匠在选择材料时的大胆和灵活。

解析温州古戏台的“文化密码”

历史价值:

是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缩影

温州古戏台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大多数戏台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存现状良好。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缺乏文物部门的专业指导,一些古戏台在修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等未能依照文物修缮相关原则,结果事与愿违地给文物建筑造成保护性破坏。还有一些古戏台被异地安置,保护措施不到位,如苍南县鲸头杨府殿戏台,因为杨府殿重建,戏台被搬迁到杨府殿西侧平地上,虽然气势恢宏,却少了许多人文气韵;位于永嘉县大若岩九房陈氏大宗祠戏台,因为陈氏大宗祠被改建成综合楼,戏台被迁移到公路边,孤零零地成了路亭……

随着温州市文化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古戏台的重视,近年来一些古戏台焕发了“第二春”,参加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的乐清黄塘村古戏台就是其中一个突出例子。

“古戏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可以说是温州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慈帖在《温州古戏台》书中写道,她希望这些散落在瓯越大地上的古戏台能引起大家的珍视,获得大家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