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闽,即福建,闽派建筑是流行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供聚族而居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第1张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经过五百年传承的土楼,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为何建土楼

福建土楼,又称“客家土楼”,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选址有什么讲究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中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风向、日照雨量等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灵活布局。

要选择在避风聚气的地方,即地势高,四周有青山拱卫,前方开阔有溪流,阳光充足之处,大都是坐北朝南。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第2张

选择宅址还要避开不宜的位置,如低洼、阴湿、狭长的山谷等。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民间称赞土楼“火烧不透,炮轰不垮,虎狼难进,地震不倒”。以今天的眼光看,土楼确实具有良好的科学合性,也体现了朴素的生态环保观。

一部土楼史一部乡村家族史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强调聚族而居所应遵守的尊卑秩序。

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厅堂,作全楼的中枢和向心点,楼内每环每层每间房屋朝向中枢,体现了客家人的家族向心力和统一性。

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

福建土楼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福建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家族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可以说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第3张

世界建筑奇葩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

198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密报总统里根,中国福建省西南部有数千座不明性质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很可能是一个巨型核基地,后来实地调查得知是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古老的民居建筑让美国人为之惊叹。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种类繁多、规模宏大、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结构精巧,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在加拿大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四十六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以永定、南靖的土楼保留的最为完整,数量上也占据了一大部分。

闽派建筑,方与圆的完美诗篇。土楼是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迹,这块中华文化的瑰宝,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