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端庄质朴的前连村古民居群,位于(福建莆田)仙游县盖尾镇,由16座古民居右毗邻组成,修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长达2.5千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省内仅有的“丁”字形布局的古民居建筑群体,宏大规模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令人景仰遐想。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第1张

青石板打底,红砖砌成的古宅庄严大气,左右护厝,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屋顶上的燕尾脊等无不体现地方古民居及莆仙红砖建筑特色。我想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前连人,他们不忘前世辉煌,承袭祖训而知上进,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前连村人身上流淌着祖辈的儒雅与辛勤,在这片韵味依然的红砖、精雕中,续写着后世的风骨与辉煌……

前连村古民居大厝有五间厢、九间厢、十一间厢不等,最大的甚至有十九间厢,可见当时家族财力雄厚。在古民居群中,所有大门皆书“上党家声大,凤阿世泽长”的对联,象征家族久远辉煌的历史。在部分古厝的门前外墙上,随处可见有吉祥寓意的砖雕、木雕、石雕的古文化韵味。这是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时,前连村成为莆田市唯一入选的历史文化名村。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走进古厝东侧“旗杆厝”,踩着青色的石板路,感受着墙角的青苔散发的潮湿气息,才能领略那些古老的光阴,以及埋藏在光阴背后的故事。据史载,自南宋隆兴年间公元1163年以来,前连村世代耕读,英才辈出,诗书传家,科甲联芳,人文积淀丰厚。这里曾走出南宋右丞相、镇南大将军连沿,文韬武略名扬朝野。科场摘桂,坚旗立匾的文亚魁、武首魁,则有连上进、连上拔兄弟。眼前的这座“旗杆厝”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大厝主人就是同治年间中第五名举人的连上进,朝廷为他制作“亚魁”匾,门前竖旗杆夹,这块“亚魁”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门坦上。“旗杆厝”里还有登进士第的榜昭连元灿,学贯古今,能诗善赋;担任一方教谕的连谦、连文显、连原清等人,一生桃李满天下。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第2张

站在前连村“丁”字形古民居群前,抬头一眼望不到头。村支部书记连大鹏告诉我,南宋年间,连氏开族,先祖连治丞率子孙从连坂移居到前连,到了清乾隆年间,他的后裔连春侯生了四个孩子,长子庶生、次子熙生、三子驾生、四子敬生。这四兄弟子孙繁衍,俗称四子二十四孙,九十九曾孙。连氏子孙继承祖训,辛勤创业,在建民居时,连成一片,有意识地排列成“丁”字格局,期盼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连氏家族有独特的族群大厝,他们的祠堂也是别开生面的。祠堂前的台阶仅有一级半,当地老人介绍了个中缘由。这祠堂按地理朝向坐葵向丁,属土,因古语有云“半阶为一土”,因此连氏先祖在造祠堂时,用一级半的台阶,蕴含连氏先人匠心独运的智慧,又寄寓很深的人文情怀。

这座大厝正对着文笔峰,是块风水宝地,新中国成立后连氏家族出了500多个大学生,从这古厝里走出的硕士、博士就有30多人,因此赢得“笔杆村”“文化村”之美誉。当地村民都很爱护这片“丁”字形古民居群,他们自觉地把房屋建在这片古民居群的外围,主动腾出500多亩空地,为古民居群留下了一片绿化空间。依照同济大学为前连村设计的规划方案,这座古民居群将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部分古厝将开发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第3张

福建莆田前连村古民居群——蕴含200多年历史文化韵味

告别前连古民居,我仿佛看到了保护与开发的前景,她虽已历经三百多个春秋,至今仍给人们以岁月情怀、人文精神和审美感受。但愿当地党委、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再现前连的辉煌历史,续写新时代美丽乡村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