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上海大世界”2003年闭馆修缮,并于2017年3月起正式开放。施工团队在修缮大世界前,查阅大量资料后,决定依照1931年至1952年时期的蓝本修复,外部建筑艺术风格被完整地恢复。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第1张

图为大世界重新开放后的天台夜景。

2014年,上海确定对四行仓库进行整体保护修缮,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间改建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西墙则尽可能地恢复了淞沪会战期间的历史原貌。

位于北京东路270号的一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原为中一信托大楼,始建于1924年。建筑在外观及结构上都具有浓郁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经过三年多的修缮及内部修饰,重现了当年的建筑风貌。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浙江路桥大修的同时也更换了新型光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远近、左右,从不同角度观赏,几何结构的光影不断变幻,与母亲河——苏州河交相辉映,上海滩就此增加了一个新的景观。

今年,拥有76年历史的美琪大戏院重新恢复电影放映功能。位于江宁路66号的美琪大戏院建于1941年秋,曾是上海著名的西片首轮放映影院,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图为“修旧如故”的美琪大戏院观众席大厅。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第2张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15栋老式花园洋房是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大修后的老洋房不仅保护了建筑的风貌,也让里面的居民住得更舒心。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黄色琉璃瓦结顶,六角重檐,这个建造于上世纪40年代,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的六角亭是复兴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座有故事的亭子。专家们发现这座六角亭戗角有被破坏的痕迹,通过资料搜集和残迹推断,判断戗角原本有龙头模样的装饰物,在修缮后得以恢复。

历经3年多修缮,昔日的上海“舞厅之王”、被称为“远东第一乐府”的百乐门于4月22日重新迎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海内外的百乐门见证过许多传奇故事。如今的百乐门已然“寻”回了80多年前的辉煌。建筑的外立面全面恢复;大厅沿用了当年流行的ArtDeco艺术风格;整座建筑内,华丽的灯具数以万计,每一处花纹精雕细琢;回马廊、玻璃舞池等“百乐门经典”也一一重焕风采。图为修缮一新的百乐门二层演艺大厅。

位于复兴中路1363弄的克莱门公寓在进行拆除周边违法建筑的同时,也对主体建筑整体进行了修缮。克莱门公寓外墙砖砌图案为几何图案,既有西方传统特点,又有现代装饰意味。工程修旧如故,重现了这幢法式老洋房的历史风韵。

在描述上海未来愿景时,韩正书记曾表示,上海要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建筑是可阅读的。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和标志,历史建筑更是城市文明的沉淀和灵魂。一直以来,上海的很多建筑优美且充满了传奇与故事,五年来,上海加大了对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工作。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上海:保护历史建筑阅读城市故事  第3张

保护建筑不仅关联一幢单体建筑的气质,还关联着现代化城市空间环境的活力,以及街区特色肌理所承载的城市内涵——是否能承担起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所以,对于建筑的修缮理念也不断升级,从原来的“修旧如旧”提升为“修旧如故”,让人们在城市生活里,获得时时接近历史的诗意享受,以及城市生活最有力的生命鼓舞。

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岁月更替,物是人非,老建筑留守原地,代表时光讲述过往,有故事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四行仓库是上海唯一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在遵循文物建筑保护“真实性”“最小干预”“整体性”“可识别性”等原则基础上,对西立面、南立面、中庭、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等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修缮和整治,以尽可能恢复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的历史原貌,通过弹孔轮廓修复、弹孔轮廓孔洞加固、残缺墙体内侧加固、残缺墙体防水防渗等技术手段,重现了战火中的炮弹、枪弹弹孔痕迹,为世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今年,四行仓库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奖项。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榜十大工程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近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