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巩县石窟寺

石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建筑技术在陡峭的悬崖上挖掘出来的洞穴建筑。石窟建于汉代,主要用于封闭的墓地。随着佛教的引入,石窟寺庙出现了。在印度,许多佛教寺庙以石窟为住宅和实践场所。中国石窟寺最早建在河西走廊,大约在3世纪末。 

北魏巩县石窟寺


石窟寺的建筑构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寺庙内的大部分房屋,如佛寺、讲堂、僧房、仓库等。,都是从悬崖上凿出来的洞穴;二是以石窟为寺庙的主要标志,洞穴前有殿堂、僧房等地面建筑。由于其相同的使用功能和共同的发展背景,石窟寺在当时的内部空间和外观形式上趋同于佛寺内的各种建筑。



在我国现有石窟寺实例中,大多数窟室的形式表现出建筑物的内外空间特征,如平面方整、纵深不止一重,不同功能的窟室采用不同体量,窟室的内顶表现出建筑物室内特点如拱顶、叠涩顶、帐顶等;在窟室内外的相应部位,则以雕刻、绘画方式表现出柱额、斗栱、椽枋、平棊等构件形象与装修做法。


一些石窟清楚地反映了石窟室内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并将石窟室的外观处理成建筑的主要立面风格。北魏的建筑很少保留,石窟寺非常珍贵,保留了当时人们的杰出创造,反映了建筑发展的新变化和特点。



巩县石窟寺位于郑州巩义伊洛河北岸大力山南麓,由石窟和地面建筑组成。石窟是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开挖的。唐宋时期,有五个洞室和一个千佛龛。有三尊悬崖雕像,328个悬崖雕像神龛,7743尊佛像,标题256个。


在我国现有的石窟寺建筑中,巩县石窟寺规模不大,但内部空间和壁画的雕刻布局非常独特。首先,石窟室是中心方柱形塔庙窟的建筑形式,高、宽、深相似。中心方柱基座宽度约为洞宽的1/2,规模规则,四壁和方柱与洞顶和地面平直相交。二是窟顶雕刻成平坦的,格内雕刻飞天、莲花、忍冬纹饰,布置在中心方柱周围,图案具有明显的向心性和节奏感。第三,中心方柱各方面都是佛帐龛,这是过去未见的做法。方柱基座和四壁下部雕刻神王、异兽等。四壁上部雕刻着千佛,墙中间设有单个壁龛或四个壁龛。洞两侧有水平分层构图的皇后礼佛图。

北魏巩县石窟寺


北魏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洞穴形式和墙体构图稳定,对称有序,雕刻技术有力,在云港、龙门石窟建筑雕刻技能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特点,反映了石窟建筑雕刻艺术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程式化倾向,对未来的石窟形式有很大的影响。


巩县石窟寺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北魏石窟建筑之一,其中大型浮雕帝后礼佛图是国内石窟现存雕像中仅有的。


巩县石窟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县石窟寺石雕大佛

北魏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北魏石窟精美佛龛


巩县石窟寺石雕


北魏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石雕帝后礼佛图


巩县石窟寺佛龛上部的垂曼和飞天


北魏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石雕供养比丘


巩县石窟石窟顶部的藻井浮雕


巩县石窟寺石雕神王


巩县石窟寺石雕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