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中国古建筑的艰难现状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第1张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靠政府来保管古文物,简直等于将文物当柴烧;相反,流失民间等于拯救文物。

古建筑是不具有再生的功能的,一旦保护不好就意味着“死亡”。如果不是成龙发了几条微博,估计没多少人会关注安徽古建筑的身世和命运。中国古建筑保护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主要是官方保护不善造成的。

首先,违法成本过低。《文物保护法》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罚款上限是五十万元,与政府卖地、开发商卖房的巨大经济利益相比,区区几十万元的罚款可谓“罚酒三杯”,怎能扼住伸向古建筑的黑手?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其次,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有1/4左右,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的另一面,是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以山西晋城市为例,过去六年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四倍,却始终没有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第2张

  古建筑该如何维护和活化

上海新天地,佛山的岭南天地可以说是旧建筑活化的成功案例,将旧建筑整篇保留,维护同时加入商业元素使其活化,瑞安地产的“天地”系列在这方面得心应手。近年来香港积极推行“古迹活化”的概念,多座逾百年历史的古迹遗址被翻新,新旧文化在香江焕发青春的老建筑里互相补足,缔造出更具创意的鲜活形态。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古建筑的活化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古建筑进行整体修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再通过旅游收入弥补保护资金的不足。另一种‘活化’之法是‘重新组建’、‘整体搬迁’。”也就是,聚集散落在各个村庄的零星古建筑,另选择一个地点重新复原,让“离乡背井”的古建筑“起死回生”。

但是中国的古建筑维护和活化正在走出探索之路,同时也走出了两个极端:商业化与无人问津的毁弃。前者以周庄、西塘为代表,后者则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西省宜丰县的天宝古村落,正沦为繁忙的建筑工地。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第3张

“天地”系列的成功在哪里?

中国古建筑改造活化的现状

“保留旧的建筑,改造旧的建筑,在旧围墙后面建新建筑,让人看到:历史是怎样前进的。”这是新天地开发改造的理念之一。但是除了设计理念新颖,运营管理到位外,市场定位准确也是使新天地名声大作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海新天地”的定位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深化。第一阶段强调综合性,将餐饮、娱乐、购物和旅游、文化等功能全部集在一起;第二阶段,将该项目打造成上海市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景点;最后阶段的定位是,让新天地成为一个国际交流和聚会的地点。层层深化的定位使得“上海新天地”成功地穿上了时尚文化炫目的外衣,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在Mall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