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余源,一个被称为“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辞典”的古村落。
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老房子、老街、老店。。。村庄的每个角落都是一幅简单的风景画。抬头一看,你可能会看到一堵极其美丽的马头墙,让你觉得时间似乎在这里停止了。
同样,老器物在时间的打磨中变得非常温暖。墙上的壁画像水一样默默地讲述着村庄的历史变迁,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的古村落。
壁画几乎遍布村里的每一座古建筑,或水墨画,或工笔,或白画。他们穿过大厅,就像连接古今时空的纽带。与太极星的传说一起,他们把余元变成了一个闪烁的梦。当地人也称余元村为“壁画博物馆”。抬头一看,你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壁画,这让你觉得这次旅行是值得的。
在俞源村,保存至今的明清民居院墙下的壁画大多以墨画柱的结构形象为基本框架,设置诺干框架作为绘画场所,框架外的结构采用几何图案或花卉图案。
这些绘画题材广泛,如人物典故、渔樵耕读、戏曲故事等。,都表达了人们对诗意栖居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壁画的技术是用墨线勾勒出来的,兼工带写出来的,略带熏染,安静优雅。山墙檐下等次要场所,常用卷草或几何过度,软化了黑白对比,既装饰了墙面,又在素色中低调展现了一些奢华,呼应了古民居内部结构优良、天然木结构、清灰地面等,风格高度统一。
在六基楼院墙内墙下,春、夏、秋、冬四季的花朵静静地盛开,传奇故事一个个画在墙上。在斗拱装饰的横梁上,牡丹、荷花、菊花、蜡梅的场景用墨笔分段描绘,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左右两侧分别描绘了“百岁求仙”和“王质观棋”的故事。
“和合二仙”和“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分别绘制在“福寿”两侧,让人沉迷于故事。深深的庭院隐藏着风景,院墙门口的书画情怀,岁月也把谷仓楼的热闹留在了墙上。
在谷仓楼的《福禄寿喜图》中,老人和孩子之间幸福的场景和平热闹,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井头楼外墙的门楣《报喜图》中,一只喜鹊站在树枝上。据说喜鹊在门口吠叫。家里有喜事,这意味着山村有无限的希望。
此外,谷仓楼两厢东山的龙头壁画上画着栩栩如生的鲤鱼和水生植物,几百年后依然可以看到鱼戏水生植物的欢乐场面。
万春堂比壁画更精致的是壁画,所以万春堂也叫书法厅。是乾隆五年(1740)于从岐建的,共59间。整个大厅三雕精美,壁书点睛之笔。
万春堂墙上的壁书是俞从岐的第五代孙子,当年著名书法家俞锦云写的。他在祖屋天井门额书《家声丕振》中的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院墙上写了两篇文章,分别是“宋仁宗问张景说:青江陵有何胜”和“桃花源记”。下万春堂的壁画上画着兰花,展现了古代读者热爱兰花的性格。因此,下万春堂被村民称为“画家厅”,至今一直被称为“画家厅”。
敦厚堂壁画采用中国画的墨线勾勒、淡墨渲染等手法,描绘了余源的美景。
院墙外侧在大门和院墙下堆放涩砖,描绘了大量的花鸟、蝙蝠、景观等景观。同时,每一幅壁画都分别绘有梅花、兰花和菊花。牡丹、菊蝶、菊鹊、荷花、兰花也可以画在院墙内侧的同一位置。
令人惊讶的是,敦厚堂的每一幅壁画中间都有一首诗,最后还画了一根垂莲柱。在厢房后檐墙外的屋檐下,分别绘制了松树、柳树、花卉、岩石等园林景观,在正屋两座山的外墙上,花鸟被手卷描绘。梅月、菊雀等。也分别绘在欧式拱券中,极其精致。
高楼也是一座被壁画包围的房子。高楼是一个小四合院,门前有鹅卵石图案,中间有两个太极图。
从第一道门外的墙壁开始,我们一直进入大门、大厅和后厅。所有适合绘画的地方,如墙壁、走廊、门楣、门楼和山墙,都绘有各种历史人物故事、四季花卉、山水花鸟和吉祥团。
第一堂门两侧各画一幅水墨人物故事画。一幅是“石墙题诗画”。图中,一位高士正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上写诗。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墨砚,另一个人悠闲地摇着扇子欣赏。他用轻松的笔墨展现了“林中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的意境。
但最独特的壁画主题是深层建筑。高而厚的外墙,包裹着重门,阻挡了嘈杂的外部世界,院子里是蝴蝶舞,香气袭人。环顾四周,外面的光线透过天井,静静地、柔和地发泄在古树上,树枝伸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源的大部分精美壁画在失修期间逐渐褪色,但余源的民间文化一直值得探索和发现。
在柱间和梁下,门窗可以欣赏到材质美观、风格清新脱俗的自然木雕。在庭院墙上,你可以欣赏历史故事、文房、山水花鸟、锦纹图案等壁画。
在黑瓦和白墙的映衬下,壁画呈现出白、黑、灰三种色调。仰望山墙,白墙素墙黑白相间,在蓝天白云的映村下产生简约华丽的艺术效果。
随着江南雨水的渗透,流传了一百年的壁画不断消失。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只能用图像和文字来保存,希望有一天,这些壁画能遇到修复它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