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可分为以下十类:
一、宫廷府第建筑
如宫殿、衙署、殿堂、宅第等。
代表性建筑:故宫
北京紫禁城,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朝的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
二、防御防卫建筑
如城墙、城楼、城楼、村堡、关口、长城、烽火台等
代表性建筑: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入侵而建造的大型军事工程的总称。
长城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长城最早的典故。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宣布,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区,包括长城墙、壕沟、单体建筑、关堡及相关设施。此前,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
三、纪念和点缀建筑
如市楼、钟楼、鼓楼、过街楼、牌坊、影壁等
代表性建筑:北京钟鼓楼
钟鼓楼是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的一组古建筑,位于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作为元、明、清都的报时中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在城市钟鼓楼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历史的重要建筑。
四、陵墓建筑
如石阙、石坊、崖墓、祭台、帝王陵墓等
代表性建筑: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距天安门广场约50公里。十三陵位于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间是平原,陵前有小河蜿蜒曲折。从永乐七年(1409)五月开始,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被埋葬在思陵止。在此期间,230多年来,建造了13座皇帝陵墓、7座妃子陵墓和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王子、三十多名妃嫔和两位太监。截至2011年,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已开放。
五、园林建筑
如御园、宫殿、花园、别墅等
代表性建筑: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汉族建筑中独一无二、成就显著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吴国建都姑苏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清末苏州有170多处各种园林,现保存完好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第一批国家文明景观旅游区示范点。它被称为“近距离重建世界”,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领导者和骄傲。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别墅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子,诞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以其深远的意境、精致的建筑、优雅的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苏州许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六、祭祀建筑
如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祠堂等。
代表性建筑:北京四坛
北京有四个祭坛,名叫天、地、日、月。相互比较,是古京“皇家祭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称分布在紫禁城(故宫)东南西北,日坛在东,月坛在西,地坛在北,天坛在南。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点。北京天坛位于原北京外城东南部。正阳门外东侧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建于明朝永乐18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皇帝祭天的地方。建筑综合体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它创造了象征性的联系,加强了孔子的社会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来“祭天”“祈谷”的建筑。1961年,国务院宣布天坛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北京五坛第二大坛,位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古朴、典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祭祀“皇地神”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大的“祭坛”。自1985年以来,每年春节地坛公园都会举办迎春文化庙会,至今已有21届。不仅有大规模的仿清祭地表演,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在这里展示和延伸,以其较高的艺术品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国内外。
日坛,国家3A级旅游景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朝阳区日坛北路,距北京市中心约10公里。是古典园林人文旅游景点。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解放前,古建筑被摧毁和盗窃,使日坛成为废墟。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日坛开放为公园。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征用周边土地,将公园面积扩大到206200平方米,向游客开放。
月坛,又称夕月坛,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位于阜成门外,是祭祀月神的地方,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七、桥梁及水利建筑
石桥、木桥、堤坝、港口、码头等
代表性建筑: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位于丰台区永定河上。它以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命名。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拱桥。它是华北地区最长的古石桥。在《马可·波罗之旅》中,它被描述为一座巨大的石桥。后来,外国人称之为“马可波罗桥”。
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桥体两侧有140根石护栏,柱头上有501只卧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民间有句歇后话:“卢沟桥的石狮数不胜数。”。
桥东碑亭内有清乾隆题“卢沟小月”汉白玉碑,是“燕京八景”之一。黎明时分,小月站在古桥上,俯瞰栏杆,西山绿意盎然,月光迷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最独特的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万平市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历史上被称为“卢沟桥事件”(也被称为“七七事件”)。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开始了全面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八、民居建筑
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庭院、庭院等
代表性建筑:徽派建筑
徽州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学校之一。徽州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中外建筑大师的高度赞扬。主要流行于徽州六县、严州及周边徽区(如安徽景德、石台、江西浮梁、德兴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结构为主。梁架材料较大,注重装饰。砖、木、石雕也被广泛使用,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商力在做生意而不是建筑之后,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自己的身份,或者修复祠堂光大祖宗的门面,或者用牌坊筑起赞美徽州女守夫的风格。在整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注重节奏美,最具特色的是马头墙和小青瓦;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中,石雕、木雕、砖雕融为一体,气势磅礴。
九、宗教建筑
如佛教寺庙、寺庙、寺庙、寺庙、道教寺庙、宫殿、寺庙、寺庙、清真寺、基督教礼拜堂等
代表性建筑: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马布日山上。它是一座宫堡式建筑。它最初是由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建造的,以迎接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是西藏政教统一的统治中心。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布达拉宫于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白宫和红宫是布达拉宫的主要建筑。
整个宫殿有藏式风格,高200多米,外观13层,实际上只有9层。由于它建在山坡上,大面积的石墙像切割的墙一样屹立,使建筑似乎与山丘融为一体,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17世纪5世纪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和寂静后修建的红宫。“从那以后,达赖一个接一个地扩建,最终成为今天布达拉宫的规模。”
自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以来,布达拉宫已有1300年的历史。
十、娱乐建筑
如乐楼、舞楼、舞台、露台、看台等
代表性建筑:山西古戏台
山西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的萌芽,到了元代,山西就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北宋时期,汴京的演出场所也被称为“勾栏”、"瓦舍"、“乐棚”时,山西已有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为“舞亭”、"舞楼"、正式的“乐楼”戏台。目前,山西省有3000多个现存元、明清时期的老戏台,在全国排名第一。山西省晋南地区仅存的六座元代戏台,成为珍贵的“活历史”。
山西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界占有重要地位。就戏剧而言,山西有52种地方戏剧。那些五彩缤纷的地方戏剧和简单古拙的古代戏剧遗音充满活力和动人的色彩。今天保存了4000多部戏剧。可以说,百花齐放,灿烂如星。
山西有很多戏,自然也有很多舞台。离开舞台后,你不能唱歌。你可以在舞台上唱歌、写作、生动;舞台下触景生情,褒贬善恶。归根结底,这个舞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能忘记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