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所谓“天”,就是宇宙、自然及其对象存在的规律;所谓“人”,就是主体存在的社会、生活及其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和哲理性。“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和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人工创造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和适应。这个概念早在周代就非常清楚了。当《诗经·小雅·斯干》描述周朝贵族宫殿如何建在风景中时,它被描述为“有序的斯干,安静的南山”。后来,历代文人描述了无数关于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诗歌作品,文学与建筑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给建筑美学带来了无限的灵感。

二是风水理论的广泛应用。从建筑位置、环境配置,到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的宏观把握,甚至家居陈设等局部关系,所有建筑空间环境元素都包含在风水理论中,相互对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人合一”生活环境观察体系。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许多遗留至今的寺庙、陵墓、民居等古建筑,如北京潭柘寺、十三陵、桂底村、陕西黄帝陵、乾陵、四川阆中古城等。,大部分都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建造的,展示了“风水宝地”建设的丰富而独特的例子。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第三,景观城市的创造和发展。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中国的景观城市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城镇和农村聚落都与“景观”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赋予人们的感情,寄托着生命的意义,山水城市也成为最理想的居住场所。山水共生共荣的生态特征和审美属性与当今提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非常相似。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第四,倡导自然环境美学。在崇尚天道自然的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景观作为审美观的对象。由于景观美学的发展,中国建筑环境的审美观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中国的建筑环境追求和平、宁静、优雅、含蓄、自然而不矫揉造作、奇怪而不疯狂,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国的自然园林,其“写在自然中,高于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然是人造的,就像自然”的艺术理念美是无与伦比的。其审美过程是从欣赏自然之美到人的精神境界升华,追求象外之象,触景生情,从爱情生意,从因意生德。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