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中心,有一个城市,那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称之为紫禁城,也称之为紫禁城博物馆。600多年来,从皇家宫殿到人民博物馆,这座庞大的古建筑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人心中越来越深刻的文化印记。
除紫禁城外,还有许多中国建筑进入语文教科书。它们属于历史,现在;它们是艺术,也是生活。建筑大师梁思成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它是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验的积累创造的。建筑和语言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代相爱的习惯,所以遵循的习惯已经成为法国。(《中国建筑特色》,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几千年来,中国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词汇和文法,赋予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情趣,值得今天重新剖析。
在西方建筑体系中,教堂集雕塑、绘画、音乐于一体,是一本艺术百科全书。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中,它可以被称为百科全书。
要看园林,苏州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他们讲究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画面而存在,绝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欣赏苏州园林,就像欣赏一幅流动立体的山水画。在有限的空间内,古人用围墙改变天地自然,用门窗定格下四季。文人大夫们隐藏在城市里的情感,都隐藏在山水花木之间。
在许多皇家园林中,也有江南园林的影子。走完长廊,我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往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多收在眼底。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着黄绿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颐和园,人民教育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册)根据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佛香阁,照搬苏州街整条街……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和亭台楼阁,不是江南,而是江南。
如果花园是文人和医生的精神家园,那么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忠实地记录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何热切地生活,如何应对当地的气候。
苏州园林(中国画) 张仃
在傣族人居住的土地上,传统的竹楼保留了傣族人对自然的品味和观察。踏上傣族人居住的土地,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傣族人居住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热量和水分。因此,傣族人仍然保持着多竹楼,靠近水的习惯。(《独特的住宅》,六年级中文第二册)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高山中,客家人把忠孝仁义的宗法秩序写进了土楼。它们大多是三到六层,一百到二百多栋房子像橘瓣一样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各具特色的民居》)从中原繁华地区迁移到南方荒野的地方。古代客家人用如此庞大的建筑量和如此特殊的空间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凝聚力、向心性和包围性。
在阳光之城拉萨,藏族民居在阳光下飘动着祈祷旗,是藏族人身体和信仰的栖息地。平顶的白色建筑一座接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美丽的短皱帘,屋顶上五颜六色的祈祷旗在飞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拉萨古城)
梁思成说:建筑是人类所有造型创造中最大、最复杂、最耐用的一种。在各种建筑实践中,中国古人逐渐掌握了木材、土壤、石头等材料的特点,也使建筑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产生了更耐用的建筑。
竹楼夕照(油画) 姚钟华
赵州桥横跨焦河,是世界著名的古石拱桥,也是最古老的石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桥梁的设计完全符合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加巧妙。赵州桥是世界上最古老、跨度最大的空腹单孔圆弧石拱桥。因为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课文,它的名字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古代工匠就掌握了桥梁建设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
从北京出发,只有100多英里到长城脚下。这段长城建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建造。方砖铺在城墙顶部,很平整,像宽阔的道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缘有两米多高的成排堆垛,堆垛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望口和射击。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可以互相呼应。作为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长城自成一种类型,具有其特殊、雄壮的风格。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先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为农业社会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生产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
从长城到故宫,从江南园林到客家土楼……今天,我们经常有机会回到这些历史场景,在与古建筑相遇的瞬间激活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诗意栖居的想象和期待,答案早已寄托在砖瓦的质感中,等待着我们的回归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