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秦汉以来,中国建筑仍有大之风,建设巨大城市和宫殿的热情以文化背景的形式得到了巩固。一方面,这是封建统治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需求的生动表现。另一方面,在文化概念上,这与中国人对宇宙和建筑的理解密切相关。在相互映射的关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时空意识。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宇宙即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存在,以屋顶和梁架为代表的立面是其主要标志。屋顶可以遮暑避雨,但只有屋顶不能成房,只有同时有梁栋,宫殿才能长期屹立在大地上。就中国传统土木建筑而言,木梁架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撑和负重功能。所谓墙倒房不塌,如果把房子的梁栋拿走,还是会伤到筋骨,房子不会房子。因此,承重梁栋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命。


宇是房子的意思。徐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宇,屋边也。屋边就是屋檐。《易经》中的大占卜也有上下宇,待风雨的说法,这就是宇的本义。宇宙,梁栋也。这两个词的结合构成了宇宙一词的延伸意义——建筑。可见,在古代中国,人们感知和想象的天地宇宙其实是一座巨大的大房子。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屈原在他的楚辞·天问中问:环则九重营之,唯兹何功初作之?”。大意是天宇巍巍九重,像个大屋顶,谁能量呢?谁是它的建造者?这是什么意思?诗人的提问诗意而富有想象力,雄辩地说明了古人的时空意识,即把天地宇宙当作建筑,从建筑的角度看天地宇宙。《楚辞·天问又云:何合而晦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意思是什么门关闭使天变黑?打开什么门扉使天变亮?角宿既负责天门,那么当天门未开,天未明时,太阳藏在哪里呢?可见,在诗人心中,天就像一座巨大的建筑,天门的开闭是昼夜晦涩的原因,所以宫门的开闭昼夜交替。


否则,中国古人将天地宇宙视为由宇宙(屋顶)和宇宙(梁栋)建造的大房子。千秋万代,人们生活在这座大房子的庇护下,身心都受到保护。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建筑即宇宙


与此同时,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建筑及其环境视为自己创造和生存的宇宙,这是从农业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人的宇宙概念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宇宙在宇中进出。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从屋宇中得到简单的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宇中得到时间观念。《墨子·经说云:久,合古今旦莫(莫者,暮也)。《墨子·经上又云:久,弥异时也。久即宙,包含一切时间,与建筑环境中建筑和人的活动过程有关。王夫之也曾说过:上天下地宇,往古来今天宇宙;又称:建筑师,旁边有质而中无实,所谓空洞可也,宇宙如是哉!宇宙者,积而成久大者也”。宇宙是旁有质而中无实的建筑空间,这种建筑空间仍然取决于梁栋支撑天空的存在,因此积而成长。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特别是在中国宫殿的建设文化中,它始终充满了身体自然宇宙的时空意识。正如班固在《两都赋》中所说:它的宫殿也像天地,经纬度像阴阳。根据昆陵的位置,它模仿太紫的圆方。。天空中有28个星星的宿舍。地上宫殿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和北玄武位于四个地方。在这一规则体系中,星星宿的概念可以说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精神表现。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时空意识


宇宙与宇宙共同揭示了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与建筑文化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古代简单的宇宙观是从建筑实践活动和建筑造型中产生的,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时空意识的抽象。另一方面,这种宇宙观对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城市和宫殿的建设。因此,同一部电影《淮南子》既有凤皇之翔...而燕雀之,以为不能与之争夺宇宙之间的说法,又有往古来今称之宙,四方上下称之宇的说法。因此,从宇宙的概念来看,宇宙体像建筑。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建筑就像宇宙。宇宙和建筑是同构的。


因为中国建筑,至少自秦汉以来,有象法自然宇宙的文化思想,所以一旦经济条件、建筑材料和技术水平许可,人们总是愿意把自己对自然宇宙的感知,以巨大的文化热情甚至几乎固执的狂热,建造尽可能宏伟的建筑来象征自然宇宙的巨大。这就是中国都城、宫殿、陵墓和长城的伟大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