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是泉州北部的一个区,有天然良港小厝港,气候温和,船只众多。
后龙镇土坑村在无数美丽的乡镇村落中尤为引人注目,村庄三面环山,南临海湾,是风水宝地。
土坑村又称涂坑°左右,徐徐海风吹风,四季如春般宜人。
虽然土坑村的名字似乎不是很优雅,但它是国家颁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土坑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如今许多新兴城市都要古老得多。
村里有闽南古色古香的民居,红砖白石,精致的燕尾脊,在空中弯曲着美丽的弧线。
这是泉州十大古民居之一——刘氏古民居建筑群。
宏伟的建筑层出不穷。在高峰期,这里有40多座明清古宅。然而,一些老建筑年久失修,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倒塌。
幸运的是,今天的古民居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下的27座古民居终于得到了完善的保护。
为什么闽南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庄会有这么多古宅?
这将从六百年前开始。当时还是明朝的江山。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迪发动了靖难之变,把侄子朱云赶下舞台,成为了皇帝。
刘的祖先刘宗孔曾参与其中。为了避开新的永乐皇帝,他从莆田秀屿区南渡到今天湄洲湾南岸的泉港区。
当时的土坑村,还是一片荒地,长满了杂草树木,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一派粗野的自然景象,无人烟气。
据土坑村刘氏族谱记载,宗孔公生长秀屿,谋燕贻更远。穿越大海而南,看这里的形状就像凤凰展翅,势不可挡,勃然兴起地说:这真的可以是聚族区。
刘宗孔是个读书人,一看地理情况,枕山面水,真是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
果然,刘氏族人繁衍至今,人丁兴旺,已代代相传。
刘宗孔的两个儿子以刘氏祠堂为中心,住在南北两侧,他们的后代以此为界,建造了雄伟的民居庭院。
清代土坑村首富刘端弘的三落双护甲古厝是雕梁画栋、珠环翠绿的古厝之一。
乾隆年间,刘端宏购买了18艘海上商船,专门从事内外贸易。凭借聪明的商业头脑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他很快成为村民中的刘百万。
富贵归乡,光宗耀祖起大厝,这是闽南传统人的愿望,刘端弘也是如此,在高峰时期,他在土坑村盖了18栋大房子。
他个人住的这座古宅占地1700平方米,据说有100扇门,42个房间,11个天井。
门前是为高中科举民族设立的石牌旗杆,共有14对,风格上尖下,与古代官员上朝持有的石板有些相似。
全村古建筑包罗万象,完美展现了明清时期的风俗面貌。
祖先宗祠、宫殿寺庙、府衙民宅、当铺商行、书院古井不一而足。
古建筑点缀着壮丽的瓷雕,飞龙彩凤、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与木雕、石雕的神仙方士、美人才相映成趣,令人眼花缭乱。
如今的古厝,大多已不适合现代人居住,加之近年来年轻人多在外打拼,只剩下一些耄耋老人还眷恋着儿时的居住地。
夕阳西下,朱红的房子映照着光,有些老人坐在天井里,静静地想着什么?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