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台儿庄古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与鲁苏豫皖交界处。这座古城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村庄(清乾隆赐予它)。台儿庄是南北交融、中西合墙最典型的城市。由于位于南北过渡带,运河落差大,各行各业的商纷纷聚集在这里,定居经商,带来不同的文化,成为运河文化的典型代表。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清代《宜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水渠,当南北孔道,商务旅游提取,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呈现出商家蜿蜒,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景象;城市有15公里的水街和小巷,可以摇曳,游遍全市。


台儿庄段是保存最完好的古运河段。台儿庄运河全长42.5公里,是整个京杭大运河唯一完全东西流动的部分。台儿庄也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个保存着古码头、古护岸等水工遗迹的运河段。在台儿庄古城,一条蜿蜒的河流,一条3公里的古运河,岸上的古街美丽的古街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古运河和京杭运河唯一的遗产村。



台儿庄古城保留了2公里的运河故道和3公里.4平方公里的城市街道纹理和146件文物(包括53个战场遗址)。这座城市有18个王塘和15公里的街道和小巷。这是一座真正的中国古水城,也是中国最大的古城。它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


古城老志景区占地面积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主要有明清建筑,如将军、天后宫、翠屏学院、台庄驿、日升昌吉、文汇餐厅、谢裕茶馆、扶风堂、天水堂、三恪堂、鲁南民居、闽南民居、九河客栈、临水店等。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台儿庄古城有八种建筑风格,包括北方庭院、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洲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和鲁南民居。明清民国初期,台儿庄古城及闸区建筑的考生包括6个水门、7个哨所、8个碉堡、9个官署、18个药栈(医院)、33个寺庙、40所学校、100多家其他商店和6000多栋住宅。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城市建筑以简约为主要特点,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点。许多建筑都建在河边。前面有街上的商店,后面有运河码头。建筑风格自然、亲人,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的壮观和沉实,又体现了南方建筑的灵巧和美丽。


台儿庄古在台儿庄古城,水巷纵横,居民居住在平台上,是标准的水城。老地图上有18条王和近100条水街,水网密度超过苏州古城。康熙皇帝曾称赞台儿庄风景与江南水乡不同。


台儿庄古城是运河古城的核心区,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色的古村落纤夫村。到目前为止,该市仍有大量的古街道和建筑。运河上还保留着相对完整的护岸、水石堤、水门等水工遗迹。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古河:即明清时期运河故道(台儿庄古城段),原为自然河道。明万历29年(1601年)疏浚拓宽后,成为嘉河(即京杭运河沛县至邳州段新河)的一段。1959年,台儿庄段嘉河故道被切直后,该段被保留在城区。又称形,又称月河。全长3.3公里,宽50-90米,沿岸有200米的古驳岸和12座古码头,200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护岸:沿嘉河台儿庄段两岸修建,单向全长960米。南岸是土护岸,有纤维遗址。乾隆48年(1783年)秋季,北岸改为水石护岸,第二年春季建成。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古码头:在古代,码头也被称为水次。从西门到小南门,台儿庄有当典、高家(西)、40万、朱家、阎家、彭家、高家(东)、郁家、双巷(袁家)、王公桥、罗家(北)、罗家(南)、曹家、谢家、霍家(二衙门)、王家(小南门)、南清真寺等17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清圣祖南巡,进诗台庄水次,时献诗赋六七百人,进呈二十一卷。古城重建前,阎家、郁家、王公桥、罗家(南)、谢家、霍家(二衙门)、王家(小南门)仍在使用7个码头。典后码头、高家(西)、40万码头、彭家、双巷码头仍有遗址,堪称京杭大运河沿岸唯一的明清码头。古城重建工程启动后,修复了谢家、霍家(二衙门)、王家(小南门)三个码头,高家(东)、朱家两个码头在原址重建。


台儿庄古城——被称为世界第一庄

古水门:战国时期,台儿庄是楚国的田庄,汉代发展为集镇。台儿庄城建于明代万历时期,东西长5华里,南北宽3华里。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墙时,有六座城门和一座水门。这个水门是进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这个通道,城市的水街水巷与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相连。台儿庄大战期间,水门旁边的西城门曾是临时指挥部。



古船闸:即台庄闸,位于胡家大院南运河上,建于万历32年(1604年),为斗门船闸(单闸),金门宽2丈3尺2寸,高2丈6尺4寸,月河长92丈(约301米,后淤,改造月河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代船闸西有驻楼,由台庄闸汛(隶属于总河部院运河营)拨兵驻守,炮口为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有枪眼。民国时期,闸后南北有一座船桥,两条铁轨上铺着木板。闸背在水位高时被淹没,低时暴露。过去货船一般宽约2.6米,船体长,大的能载33吨,小的能载4-5吨。古城重建时,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台庄闸碑被挖掘出来,安置在重建门的官署内。


听几千年流水低吟,划桨浅唱,读尽屋舍变迁,旧事新人。台儿庄留住时间,给人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