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建筑一般以木材为原料。可以说,木材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西方石材在建筑中的地位。在西方建筑史上,石材支撑着一段宏伟的文明发展史,木材的记忆在中国随处可见。
为什么古代传统建筑喜欢木材?
在古代,建造房屋需要木匠、石匠、风水工程师和设计师。一般来说,在过去的200年里,中国的木制建筑已经被一批又一批地改变西方只更新了一两次。事实上,这实际上增加了职业分类,有利于社会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权一直大于神权。宗教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皇室和君主的需要,如祭祀、朝拜等。皇帝想建一座太庙来祭祀。用石头建造太慢了。一开始,项羽烧了咸阳宫,李自成烧了紫禁城。对于新皇帝来说,木结构的建筑比石结构快得多。
在欧洲,神权大于君权。宗教建筑是给神的,必须是不朽的,所以用石头。宗教建筑的建设周期很长,比如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已经穷了几百年。西方认为上帝是永恒的,当然等不起了。
然而,古人认为石头是死的,而木头是向上生长的树,代表着生命。在汉代以后流行的五种元素中,木材象征着愤怒,以青龙为标志,方向为东。在古代建筑技术中,夯土被称为土木工程。在五种元素中,土壤也是吉祥的大象,根据中心,主方形。它与木材相匹配,相互补充。而石头,它的质地是近金色的,有杀死的气体。
中国的大型石材建筑大多是墓葬。古人希望祖先和自己死后,灵魂能够平静下来。因此,凡事有能力的人都应该找到风水宝藏埋葬在地下。如果用石头来防止盗墓贼,石头是必要的。此外,墓地的建设不同于房屋的建设。它不需要满足活人的生活环境和外观要求。只要做好内部环境,对时间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所以相对容易。
那古建筑用木材有哪些优点呢?
在古代,大量茂密的森林散落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包括黄河流域,曾经是一个温暖的气候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地区。此外,木材易于加工,可完成切割、切割、平整、榫榫等工艺。随着青铜工具和铁斧、金、锯、凿、钻、刨等工具的使用,木结构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中国独特成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体系。
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露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房屋内部可较自由地分隔空间,门窗也可以任意开设。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带、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木结构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的柔韧性和榫卯节点的可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个木结构在减少地震损伤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许多经历过大地震的著名木结构建筑可以保存到今天。
木材加工速度比石材快得多。此外,唐宋以后,采用了类似于今天建筑模型系统的方法,各种木材构件的风格也已定型。因此,各种木材构件可以同时加工,制作后组合组装。明成祖建造了北京宫殿、十宫等大型建筑,从材料准备到竣工只有几十年。在嘉靖重建紫禁城的三座大厅只花了三年时间,而西苑永寿宫在十十天被焚烧后重建。
榫卯节点可拆卸,更换某些部件或拆除整个房屋更容易。历史上也有宫殿和寺庙拆迁重建的例子。例如,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元代道馆。20世纪50年代,整个建筑群被拆除并迁至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