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在中国,五大最具地方风情的传统住宅建筑统称为中国五大传统住宅。它们是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洞穴、客家的围龙屋、云南的一印和我们今天的主角广西的栏杆式传统住宅。今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广西杆栏式传统民居。栏杆建筑是一种典型的少数民族巢式建筑,具有地域特色,主要分布在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等。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干栏是壮语的音译,是指建在托架上的纯木结构建筑。这种建筑不需要钉子,而是用木楔加固的。传统的杆式民居是壮族的标志性古民居。南方潮湿多雨,山上有许多有毒的昆虫和野兽。干栏底层为畜舍栏,中层居民,顶层储存粮食,最大限度地克服南方森林地面的瘴气和野兽侵害。还可以防震,是壮族先民生存智慧的体现。



你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栏杆式的传统民居吗?


当原始人类摆脱原始狩猎和收集,进入有序的农业生产时,劳动需要定居。再加上氏族人口的繁殖,有血缘关系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特定群体的一般生活模式。干栏建筑是现阶段与南方自然相结合的建筑文化。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南方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湿度高,林木资源丰富,凤尾竹丰富。干栏式建筑底部架空,楼上重量由几十根木柱支撑,周围没有墙壁,主要用于养家禽、牲畜、堆放柴火、谷物等。若设墙,墙面也被多缝竹条包围,有利于洪水通过。二楼由木柱支撑在空中,主要居住。这种设计既能防潮又能防野兽。一举夺得!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古建筑文化是新石器时期南方的主要建筑文化。其特点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在古代,它在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很流行。这种建筑适合生活在雨水潮湿的地方的人。河姆渡的干栏式木结构是中国建筑文化的起源。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干栏式建筑的原型已经平静下来。目前,干栏式建筑主要流行于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越南北部等壮族居住的偏远地区。



说完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的历史原因,我们再来看看它的结构。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说到广西传统民居的栏杆式,其结构与普通建筑有很大的不同。栏杆式基础多为石材,建筑按石材基础建造,梁柱由石材支撑,防止雨水破坏土墙,积水侵蚀梁柱。由于壮族生活在亚热带,全年都有降雨。为了防止雨水进入房间,壮族人采用了这种高门槛、高住宅的建筑风格。屋顶一般铺瓷砖,贫困家庭多铺茅草。传统壮族房屋的风格分为上、下三层、上层堆放谷物等。中层居民养家禽,放置农具,设置磨坊,下层养牛马等牲畜。传统壮族建筑均为木结构,大部分房屋有三间,少数富裕家庭有五间。楼梯位于靠近门的房子前面,中层前面是走廊,宽敞,围着栏杆或半板墙,可以在这里享受凉爽和纺织。进大门是堂屋,一般右侧一头设火塘,后屋和侧屋为卧室。粮仓多设在上层,可移动楼梯上下。房前建一个晒谷架,多用于晒各种谷物,干燥后堆放在粮仓里收藏。中层分为前、中、后三隔,后为卧室,中间为过厅,中间为香火堂,前为年轻子女的卧室和纺织室。


那么,广西哪些建筑是典型的栏杆式传统民居呢?


干栏建筑的材料和形式直接来自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文化景观。典型的干栏建筑是傣族竹楼和侗族木楼。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广西栏杆式传统民居分析

傣族竹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传统民居。竹楼分两层,一般由几十根柱子支撑,离地两三米铺木板或竹条,屋顶上有茅草编织的草排。楼上作屋,有外屋火塘、竹席供饮食、休息之用,里屋作卧室,还有阳台供乘凉休息。楼下是储藏室和饲养牲畜的地方。竹楼与孔雀舞、泼水节、热带原始森林共同构成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资源。


传统的侗族民居是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干栏式木楼。三省交界处有100多万侗族人。这个地区的风景相连。村民们用当地的材料建造侗族村庄,用杉木和青瓦建造干栏。干栏一般分为两层和三层。上层为堂屋和卧室,堂屋内设神龛、火塘,用于接待、休息、吃饭,堂屋两侧及后面为卧室。楼上有些木楼周围有栏杆围起的走廊。农具、木柴、关养牲畜放置在木楼下层。


铆猎鹰结构是世界著名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如今,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干栏民居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消失。在中国,连片干栏建筑很少,所以句町故地广南的干栏建筑弥足珍贵。数据显示,在广西省西林县,那岩屯干栏建筑保存最完好,被誉为壮族干栏文化第一村,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