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明清时期建造的官邸古建筑群。清文渊阁大学士、官员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读者、康熙皇帝35年经典讲师陈廷静的故居,原名中道庄。后来,康熙皇帝两次住在这里,故名皇城。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陈廷敬曾为康熙皇帝做过35年的讲师。作为总阅读官和总裁官,他的领导编撰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三朝圣训》、《清代统志》等大型语言书籍和史志。他被称为清代语言学家和编辑。



陈廷敬一生都在等书,留有50卷《午亭文集》、《尊闻堂集》、《午亭笔话》等作品。他的诗品味很高,被称为燕许手笔和国内无异词。他是当时权威地位上成功的作家和诗人。


陈家,从明孝宗到清乾隆,人才辈出,冠盖如林。有38人先后在朝廷担任职务。还培养了41名贡生、19名举人、9名中进士、6名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康熙时期,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弟翰林、兄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了《康熙字典》。


皇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由内城、外城、紫云倩等部分组成。内城是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而建的陈廷敬叔叔陈昌言。外城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还有一个关于皇城相府建设的故事: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自从陈廷敬在北京当大官后,他的老娘就想去北京看看,但那时,几千里路,山高路远,说起来并不容易啊。所以陈廷敬为这事非常发愁。他担心如果老娘在路上有错误,他不能在兄弟面前解释,两个害怕老娘天生一双大脚,害怕看到三英寸金莲花首都笑话,不要让老娘去,真的有些心,思考,对老娘说在他的村子里建一个小北京,让老娘每天住在里面。知道儿子的心理,老娘也明白儿子的苦心,点头同意了。


但小北京修好后,被打了一个小报告,说陈廷敬私修皇城有野心。陈廷敬知道后,赶紧让家人把刚修好的城堡都刷上土黄色。黄与皇同音,使康熙皇帝也分不清真假。然而,陈廷敬却因祸得福,这件事吸引了康熙两次北巡,都住进了这座山格洼的黄城,因此,黄城也真的成了皇城。传说毕竟是传说,故事中的事有假有真。


皇城外城建于康熙38年(1699年)至康熙42年(1703年)。比内城晚了70年。这时,陈廷敬的母亲早于康熙17年(1678年)就入土为安,所以陈廷敬为母亲修建皇城的故事一定是后人编写的。然而,这个故事突出地告诉你,陈廷敬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在内城的大门洞上方,有一块斗筑可居的牌匾,是陈廷静的叔叔陈昌燕写的。因此,内城的历史应该计算到明朝的宣德到崇祯时期。当时,明朝充满了灯塔,富裕的家庭经常受到农民义军的干扰。为了保护家庭财富,同义军对抗,陈昌燕开始计划建造城堡。


几年后,大量的资金、农民工和粮食被用来建造内城。斗筑居的意思可能是陈昌言谦逊的说法。他把这么大的官房和房子混在一起,既能御敌,又能藏人聚财。


康熙皇帝为了表彰陈对朝廷的忠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陈晋升后,也为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封给了不同级别的官员,并命令他回家树功德拱门,为世界树立榜样。在内城外的过道上修建了一座功德拱门,并在上面刻下了十个兄弟、侄子和侄子的具体名声和官职。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康熙42年,陈廷敬官拜文阁大学士、官员部尚书,于是大兴土木修缮了中道庄外的城墙,门楼前上方挂了一块大学士第牌匾。在大学士第的大门里,有一堵雕刻家精美的大影墙,中间的浮雕是麒麟吐玉。


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古建筑

从大门进入庭院的正门被称为仪门,实际上是两扇门。通过两扇门后,它是欢迎大厅。大厅正面的油漆屏幕上悬挂着康熙皇帝皇家笔亲书的点翰堂三个镀金大字、龙飞凤舞和博文约礼两个皇家牌匾,更加华丽。整个厅院按前厅后卧,东书房西花园格局建造,井然有序,庄严和谐。难怪很多人看完后称之为皇城故宫。



据说康熙皇帝在陈廷敬陪同下视察洛阳后,坚持来到陈廷敬的府首。看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他写了一首诗给陈廷敬,第一次称陈廷敬府为相府。后来,它传遍了世界各地。


两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内城的房子坐东朝西,外城的房子坐北朝南。内城依山就势,有高大的河山楼,密密麻麻的藏兵洞,还有通往城外的隧道,是一项很好的防御工事。外城地势平坦,房屋整洁,有厅堂书房,亭亭花园,房屋有尊卑之分,整体上是官宦巨宅。内城展现了坚不可攻、坚不可破的防御主题;外城体现了优雅高贵的盛世风貌。两个城市相互映衬,相辅相成。如果你进去看,就像看一幅漫长的古典画卷。


皇家书店金碧辉煌,中道庄雄伟壮观,斗筑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它是明清两代罕见的城堡式官方住宅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人之家。在2018年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皇城府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